智庫思考
2019年10月號,總第262期

日殖時期的“皇民化”運動對台灣民眾認同的遺害與應對
成 正(廈門)
廖中武(南昌)
  日據當局在台灣實施一整套強制推行日本文化、培養台灣民眾成為天皇臣民、隔絕台灣與中華文化聯繫的教育活動,即“皇民化”運動,致使一些台灣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意識染上了日本色彩,形成了一種崇日疏漢的媚日意識,也對少數台灣人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認同造成了負面影響,成為嚴重影響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的關鍵阻擾要素。為進一步消除台灣社會的“皇民”情結,有必要有針對性地公開、透明化“皇民”與“台獨”之間的政治交易;塑造兩岸人民共同的抗日史觀;消除日本治理的痕跡並喚醒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祖籍地的記憶;增強中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等措施來塑造台灣群眾正確的中華史觀。 

  儘管在台灣的日本後裔人數少、影響式微,但為什麼近年來台灣日本後裔再次成為兩岸民眾關注的焦點?甚至出現了一些不符合記載或網絡傳聞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當前還有大量日本人在台灣長期居住、工作等,且與近年來台灣社會親日趨勢密切關聯。若深層次地查找原因,那就是由於日本對台灣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雖然日本軍隊與日本僑民撤離了,但日據時期“皇民化”影響始終未及徹底肅清,加之近年來“台獨”勢力的坐大,以至於形成當下台灣社會親日態勢的強勁勢頭。所以,台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教授曾撰文指出“台灣已經光復70餘年,而殖民者的幽靈仍然在台灣上空遊蕩,我們必須為殖民者除魅,必須讓史觀錯亂的人們看到歷史事實。”在兩岸和平統一進程中,深受“皇民化”影響的台灣一代人,持有強烈的“媚日”心態和對中國大陸的排斥心理,成為嚴重影響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的關鍵阻擾要素。……
(全文請參閲中國評論新聞網: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