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觀察
2020年10月號,總第274期

中美衝突中的認知陷阱
虞衛東(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美作為戰略競爭對手的前提是,雙方都將“全球領導權”視為國家對外戰略的核心目標。令人略感不安的是,在一個無政府的世界,大國之間對同一目標的任何爭奪,都將自然陷入“安全困境”。如何擺脫橫亙在中美之間關於全球領導權的安全困境,是中美關係能否保持總體和平的關鍵問題。中國將世界領導權看作一種有結構的、可分享的自然權力,而美國將世界領導權看成一種無結構的、不可分享的實體權力。如此,兩國的對話方式便極容易在彼此之間產生誤解。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美國一直希望通過與中國的接觸和交流,推動中國實現經濟、政治和社會開放。20多年前,克林頓政府對華政策基本觀點是,“一個穩定、開放、成功的中國符合美國的利益”。他支持中國加入WTO,目的是讓中國融入國際社會,中國才能最終朝著美國所希望的方向發展。小布什總統延續了其家族與中國關係的傳統,想與中國建立穩定相處的關係。特朗普成為總統後,美國一改以往對中國的接觸政策,轉變為強硬的對華遏制政策,明確提出要對中國進行圍堵、打壓和遏制。在過去的四年裡,美國的政策圈視中國為新興的威脅和戰略對手。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修正主義國家”和“壓制的政權”;2018年特朗普政府發佈了一系列國家安全政策文件,包括《國家防務戰略》、《核態勢評估》、《國家情報戰略》等。美國正在以一種“全政府”方式逐步落實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的構想。2020年5月20日,美國防部和白宮網站同時發佈《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方針》報告,從問題挑戰、應對策略和貫徹落實三個方面,闡述在2017年《國家安全戰略》指導下美國對華戰略方針。美國對華戰略逐漸進入全面遏制狀態。…… 
(全文請參閲中國評論新聞網: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