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歐盟一直在世界事務的協調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全球局勢變化中保持一定的獨立與自主。因此推動中歐合作并不意味著中歐關係需要從根本上轉型為夥伴,在“非美即中”中做出選擇,要避免采用“非友即敵”的簡單綫性邏輯,僅僅因為當下在部分領域出現波折就否認雙方增進合作的可能性。
2021年3月,中歐關係頻頻出現摩擦,受到多種結構性因素影響,一系列意識形態紛爭打斷了自2020年起雙邊合作持續推進、雙邊關係趨於穩定的良好態勢。3月8日,英國通信管理局對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實施制裁;3月22日,歐盟外長會以人權為名對新疆4名官員和1個實體實施制裁,隨後位於瑞士的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CI)宣布抵制新疆棉花;中國基於對國家利益的維護,第一時間也宣布對歐盟的10名官員與4家實體進行反制裁。3月30日,歐盟議會決定取消對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審定會議。
雖然當下國際環境處於變動之中,導致中歐在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等不同層次的關係也在加速變化,雙邊關係出現明顯的階段性調整,但雙方繼續合作的基礎仍然存在。2021年4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通話中表示,要把握中歐關係的大方向與主基調,在相互尊重、排除干擾的前提下推動中歐合作健康穩定發展,為世界帶來更多的穩定性。在3月份的歐盟視頻峰會上,默克爾也公開表示儘管歐盟和美國有一些共同的價值觀,但歐盟在對華政策上不會與華盛頓保持一致。因此,當下應正確認識中歐分歧,把握雙方關係的主基調,穩定推進中歐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