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期感言
2006年4月號,總第100期

《中國評論》出版一百期感言
章念馳(上海)
東亞研究所所長
  八年前,在香港街頭報攤上,一本叫做《中國評論》的月刊無聲無息地問世了。它以中國諸多政治、經濟、文化、外交、兩岸等重大問題,作為評論的對象,請海內外華人發表見解;它以“擺事實,講道理,明是非,求共識”作為辦刊宗旨,不唯上、不唯下、不迎合、不枉造,不偏、不倚,很獨立、很理性、很溫和、很包容、很博大、很自由,不避最最敏感的外交、兩岸等時政問題,開民言、集民智,受到兩岸三地廣大知識分子的推崇。

  它迄今已整整出版一百期了,成了兩岸及港澳唯一同時公開發行的中文時政雜志,也是在兩岸特許公開銷售的政論刊物,引起了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中國評論》從一本月刊,發展成今天的“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等,實在是中國政治文明建設中的一大碩果,也是致力《中國評論》的一切有識之士的一個成功,值得高興和慶賀。

  辦一本公正的、客觀的、能容兩岸三地人真知灼見的刊物,是多少學人的追求,但這是何其難呵,你得承受多少壓力,經受多少孤獨與寂寞,為資金你得費多少心,為覓稿源你得踏破多少鞋屐……,好在《中國評論》已走了過來。一百個月的日日夜夜,無言的辛苦終於換來了社會眾口一詞的認同,這是何其幸運!

  我有幸參與刊物的創辦,從此心系《中國評論》,關心著它的生存與發展,默默分擔著它的一切憂愁。我既是它的忠實讀者,又是它的編外編輯,也是它的熱心撰稿人。我從中汲取了許多知識與學養,也分享了它成長中的眾多煩惱,同樣也格外感受到成功後的巨大喜悅。愧我不能給予《中國評論》更多的助力,尤其在發展的中後期,偉峰兄與建閩兄獨擋一面,一切艱辛恐非為外人所知,讓我至今不忍思及。好在他們闖了過來,這讓我想起古訓:“人不當求大官,當求作大事”,他們無愧地做了一件大事。

  此時此刻,我想最感高興的應該還有一個人,這就是已故的汪道涵會長,他是《中國評論》的始作俑者,可惜斯人已逝,哲人已萎,但我想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之所以薪火不斷,就是前人寶貴的思想在後人努力下不斷得到承繼,汪道函會長的思想與教誨不正在《中國評論》中得以綿延光大嗎?先人有知,當含笑九泉。

  過去的已過去了,我期望《中國評論》新老同仁,繼續努力,在二百期、三百期、四百期……中,創造更大的輝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