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企業的規模愈來愈大,為免發展停滯,“走出去”成為當前急務。 |
中評社香港11月18日電/廣東省一帶企業林立,製造業尤其興旺。隨著企業規模逐漸擴大,對外發展成為當前急務。廣東省擬在“十一五”規劃的未期,重點推動對外投資與擴充,而香港就會成為企業走向國際的第一站。
香港《文匯報》等媒體報道,在昨日舉行的第五屆“香港工商科技及珠三角發展交流會”上,參與廣東省“十一五”規劃的學者透露,粵擬加快發展國際化外向帶動戰略,從原有的“引進來”戰略發展成“走出去”,鼓勵粵企向外轉移,而地理位置佔優的香港無疑將成為粵企走向國際的首站。
在廣東省“十一五”規劃中,內源型經濟的崛起成為其中重要內容。近年來,廣東省政府從科技創新、知識產權方面著力鼓勵粵企發展,每年更投入3500萬支持粵企“走出去”。
從今年底,該項投入將進一步增大,粵企如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所有開辦費用和註冊費將全部由政府“埋單”。粵擬在“十一五”末期成為對外投資的重點區域。香港由於地源優勢及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將成為粵企轉移並走向國際的首站。
不少學者指出﹐儘管“十一五”期間,廣東產業轉型和調整將給香港不斷帶來“邊緣化”衝擊,但香港本身的優勢行業,包括配套齊全的服務行業、金融業、創意行業等,以及國際化的經驗和專業人才都將成為粵港合作的新方向。在粵企“走出去”的計劃中,香港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梁海標指出,粵企缺乏國際實戰經驗及專業人才,以香港作為跳板,以香港佔優勢的各類配套服務及專業人才為依托,向國際延伸無疑是最佳過渡方式。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主席梁君彥及梁海標均表示,在廣東新政實施之際,香港應抓住每個機遇,爭取與粵企的合作。如香港成功與粵企的外向發展對接,粵企除將帶來發展資金外,其本身對金融、會展、相關專業人才的需要也將為香港多個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需求﹑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他們也鼓勵港企、粵企之間加強在科研、技術人才之間的交流。
暨南大學經濟學教授封小雲表示,在廣東制訂“十一五”規劃時,國家有關部委曾特別提出要考慮粵港合作與發展,在重大政策的制定中,給香港一個發展機會。但她也特別強調,香港必須積極利用粵新政機遇,發展本港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