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中國再次顯示經濟威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21 12:26:59  


  中評社香港4月21日電/中國國家統計局前天公佈,今年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1%,增長力度再次“超標”,大於10%,經濟“現在正處在由偏快到過熱的通道之中”,可能加息;資料還顯示,3月份的通貨膨脹已經突破警戒線,達3.3%;與此同時,有報導說總理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示,採用綜合手段加強對固定資產投資的調控、緩解流動性過剩和抑制貿易順差過快增長等等;這些資訊一出,市場立即解讀為中國中央政府將出臺更多宏觀調控措施,中國和亞太股市於是全面下跌,連匯市也跟著陷入混亂。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發表社論表示,這是中國在不足兩個月裏引發的第二次“股災”,而“肇因”都只是“消息”,再次顯示它舉足輕重的經濟威力。
  
  社論說,看中國近年的經濟增長速度,確實驚人,自2003年以來,每年保持兩位元數加速增長的勢頭,從2003年到2006年的經濟增長率依次為10.0%、10.1%、10.4%、10.7%。如今2007年第一季又猛躍至11.1%,難怪引起世界震動。這樣迅猛的增長,一方面是大好事,意味著中國13億人口總體而言日子越來越好,跟中國有經濟往來的眾多國家也都或大或小分享增長好處;但另一方面,中國經濟體制依然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僅僅高速增長,可能意味著隨時有失控翻車的危險,對一個年總產值可高達20餘萬億元人民幣(約2萬6000億美元)的世界第三位龐大經濟體,那是多麼可怕的事。因此,中國近年來也更積極在財政、金融領域向世界先進體系學習與接軌,而且其中央政府始終沒有一刻忘記宏觀調控,隨時調節與平衡不同領域的發展步伐。吊詭的恰恰是,這種有利於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調控手法,往往也是引發投機者抽腿退場而致股市匯市波動的原因。 
  
  然而,客觀來說,中國中央政府關注經濟過熱,主張宏觀調控,是一種負責任的做法。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裏茨所說,中國現在是一個“新的經濟模式”,它要成功向市場經濟轉型,就必須不斷設計出新的政策和戰略,解決不斷湧現的新問題。而中國這種高速增長,實際上惠益世界,甚至以“賣方融資”方式讓例如美國這樣的富強國家得益,支持美國的財政和貿易赤字,讓美國人大量消費,世人實不能對中國的高速發展有任何脫離現實的責難。何況,中國自己也必須保持高速增長,否則單單每年畢業離校的大約五六百萬大學生,以及數以億計失業或就業不足的農民,要到哪里找飯吃?倘若不是有基本正確的經濟政策保障著這麼多年來的經濟增長,中國如何能穩定地承受著如此巨大的壓力? 
  
  不過,中國的體制畢竟是一種奇怪的結合體,它在經濟上追求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同時又在政治上保持著集權政體,於是,轉型過程充滿隱憂,外人難窺堂奧,一舉一動,每多引起驚弓之鳥。它外貿順差龐大、國家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但是,一方面過於依賴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拉動的經濟增長方式,單單是房地產價格就像“氣球”那樣飛漲,而另一方面,它在醫療、教育等社會服務專案上卻又投入嚴重不足,普遍而言老百姓對個人與家庭的經濟前景缺乏信心,不敢消費,這主要便是維護公民基本競爭權益的公共財分配不足與不均。正如我國經濟學者陳光炎說的,中國政府沒有把增加的收入回流給廣大民眾,讓基層民眾切身感受到經濟改革的利益,造成經濟發展有一腳大一腳小的畸形現象。 
  
  社論表示,中國經濟的威力已經沒有疑義,但是人們會更關心中國經濟是否能永不出軌。我們期盼中國經濟能儘快找到平衡,不僅是一串在高速軌道上飛馳的火車廂,而且是個有拉動力又有制動力的火車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