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哥主業是炒股
由於網上交易便捷,王先生也是“短線操作”的推崇者。“投入2萬元,股票一天的上漲行情,比我一天的工資還多”,不過,就在4月19日,王先生手裡的3隻股票都是前日買進,大盤一跌,就悉數套牢在手中。幸而,不久之后,大盤重新回歸了漲勢,王先生也如釋重負。
在世界股民對上海股市的重視程度甚至超過了華爾街股市的情況下,上海股民的瘋狂同樣火爆空前: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可能遇到“股友”。從辦公室內、餐廳乃至出租車上。
“其實,開出租車隻是我的副業,我的主業是炒股。”在上海一輛尋常的出租車內,一位“的哥”不無得意地對記者說。
今年40多歲的“的哥”老張就是“股民”之一。說起來,早在1991年,他就已經在上海某營業廳開戶,時至今日,已有16年股齡,可謂相當“資深”。
因為工作關系,老張沒什麼時間去看大盤,不過他同樣在觀察著股市和股民的動向。據介紹,他和他老婆都是鐵杆股民,而且各有分工:老婆每天去營業廳“坐鎮”,買賣股票﹔而他則每天上班准時聽廣播動向。
時間長了,老張也有自己的判斷。他告訴記者,廣播裡面的專家說法,絕對不能偏聽偏信,10條建議裡面也就隻能採納一兩條。不過老張聽廣播還是全神貫注,在老張的車內,關於股市的廣播頻道聲音總是調到很大聲,隻有當顧客要說話的時候才稍微調小些。當聽到廣播裡面有專家說“大盤上漲還有很大空間”的時候,老張顯得很不以為然。
一場全民運動
4月25日下午,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馬春輝拿到了學生們最新作出的一項調查,這份專門針對在校學生是否已經成為股民基民的調查顯示,在大一年級有近10%的學生已經投身股市,大四學生中股民所佔比例已近80%。“全民炒股實際上已經轉變為全民投機。”這位44歲的經濟學博士認為。
12年前,馬春輝在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隨即來到深圳,開始了股民生涯,在當年的股市上漲行情中小有斬獲。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一日之內股指暴跌,幾乎所有股票全線跌停。馬春輝對這段經歷記憶猶新。
1990年,新中國第一家証券交易所在深圳成立,金融業開始成為這座改革之城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如今,金融業貢獻著深圳10%左右的GDP,數百家証券公司、基金公司和投資公司等相關機構聚集其中。
17年來,穿行在這座新興城市的人們,或多或少與股票這個詞相關聯。2007年伊始,股市颶風開始全方位地席卷深圳。當人們還在討論“全民炒股”時,深圳,抑或已經邁入“全民投機”時代。
借錢炒股一月賺10萬元,美女大學生投身股市兩月賺4萬,海歸博士炒股得洋房……2007年以來,投身股市實現財富夢想的故事,開始在這座充滿冒險精神和成功欲望的都市裡迅速蔓延。
“現在的市場,我們都很難看懂了!”2007年以來,平安証券研究所副所長高利和他的同行們經常發現,利用傳統的基本面和技術面去分析股票走勢,得出的結論往往和隨后的真實走向相左。
在深圳這座城市裡,有著規模龐大的証券分析師、研究員、基金經理和理財顧問的隊伍。“看不懂市場!”似乎已經成為這個圈子裡的2007流行語。一些曾經屢屢分析出股票走向的行家們突然發現,似乎他們也看不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