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受到相應抑制
從形成原因看,可以將全面的通貨膨脹分為需求拉動和供給推動兩種基本類型。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是因總需求增長過快所致,而總需求包括投資、消費和淨出口,即所謂的“三駕馬車”。在中國經濟的總需求構成中,投資和淨出口的馬力最為強勁,消費則遜色許多。事實上,與其說是“三駕馬車”,毋寧說是“兩匹馬、一頭驢”。總需求的這種格局意味著不可能出現由需求拉動的全面通貨膨脹。
就淨出口而言,我們觀察到,自2005年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之後,貿易順差出現了異常的高速增長。這種增長可能由多方面原因造成,例如: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的“J曲線”效應,今年上半年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引發的提前出口潮。此外,貿易順差中很可能還參雜著相當數量的遊資。無論如何,刺激出口異常增長的這些因素不可能持久,而且,貿易夥伴國的“意見”以及美國次級按揭貸款風波都可能會對中國的出口形成抑制。
投資增速逐步回落
與貿易順差相比,投資對物價和中國經濟週期的演化具有大得多的影響。事實上,中國的經濟週期主要就是依靠投資驅動的。在這種投資驅動的經濟週期中,物價通常會在經濟週期的上升段隨投資的增長而逐步攀升,但是,如果後續沒有其他總需求(消費、淨出口)予以替代,則隨著先前投資的完成,一方面是生產能力(總供給)的擴張,一方面則是總需求的下降,物價即隨之應聲而落,經濟週期也將進入下降段。今年上半年,雖然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達到了20%,但是,與2004年高達40%、甚至50%的速度相比,投資的增速顯然是在逐步回落的。未來即使不考慮抑制投資的宏觀調控措施,僅從產業結構的調整來看,以重化工業為主體的本輪投資熱潮也將消退。相反,需要關注的是,刺激投資的一些因素(如奧運會)將會逐步消失,尤其是未來幾年房地產市場可能會出現調整。所以,在總需求的其他方面、尤其是消費未得到有效刺激之前,我們更需要警惕投資增速的過快下滑。
消費持續動力不足
消費是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的一大亮點。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出現了明顯的加速增長。消費的加速增長首先源自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改善,其次則歸功於非農就業的顯著上升。然而,這兩種因素是否會形成推動消費的持續動力,目前尚可置疑。就居民收入而言,如果不解決當前日益嚴重的收入分配差距問題,即使未來收入繼續高速增長,也難以帶動消費。就非農就業的上升而言,如果未來不放鬆對第三產業的管制,強化第三產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非農就業的高速增長恐難以持久。
該如何應對低通脹
治理通脹時,必須把握幾條原則:第一,不能損害農民的利益;第二,確保城鎮中的困難群體的實際生活水準不下降;第三,不能進一步拉大已有的城鄉差距
殷劍峰:既然我們既不太可能遇到需求拉動的全面通貨膨脹,也不太可能發生成本推動的全面通貨膨脹,那麼,針對物價上漲或者“通貨膨脹預期”的宏觀調控政策就需要非常小心了。
例如,就加息政策而言,在食品價格上揚已經給居民造成生活壓力的情況下,鑒於中國的按揭貸款均為浮動利率貸款(同美國不一樣),加息不僅提高了新增按揭貸款的月供,而且會提高所有存量借款購房者的生活成本。雖然每次加息對按揭貸款月供的影響只有幾十元或幾百元,但隨著2004年以來的多次加息,終有一天會讓一部分人進入入不敷出的狀態。實際上,針對目前的食品價格上揚,我們更應該採取措施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尤其是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條件。
總之,在技術進步、體制改革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的支撐下,中國經濟的總供給增長要快於總需求的增長。在這種背景下,通貨膨脹至少不應該成為宏觀經濟關注的首要焦點。相反,我們更應該將就業、收入分配以及金融改革等問題擺在首要位置。
談儒勇:控制通脹,必須從源頭抓起。此輪物價上漲的根源在於肉禽蛋等農產品由於種植面積、自然災害及飼養種植成本的提高而發生價格上漲。在治理通脹時,必須把握幾條原則:第一,不能損害農民的利益;第二,確保城鎮中的困難群體的實際生活水準不下降;第三,不能進一步拉大已有的城鄉差距。
在以上原則下,可以考慮採取以下辦法來解決通脹:
首先,對農業進行補貼,提高農民種糧及飼養牲畜的積極性。我們不僅需要減輕農民的稅費負擔,更需要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給予農民補貼。通過補貼,可以使農產品的生產成本下降,進而降低農產品的價格。這樣做既可以不損害農民的利益,也確保了低收入階層的生活不受影響。
其次,為了降低通脹的危害,在政府財力允許的情形下,可以通過發放食物券的形式給予城市中的困難家庭以補助。
建國以來,中國長期推行以農賑工的政策,現在到了工業反哺農業的時候。因此,應把三農的利益放在優先位置,甚至可以考慮損害一部分工業的利益來支持三農。從這個層面看,如果物價上漲幅度在可承受範圍內,並且廣大農民從物價上漲中獲得的好處大於損害,則我們樂意看到這種上漲,政府應樂觀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