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29日電/美國副總統拜登7月27日在新加坡演講時宣稱“美國回來了”,美國重返亞太的政策很清楚,美國現在是、未來也仍舊會是存在於亞太地區的強權。看來,拜登已從前國務卿希拉里口中承接下“美國回來了”這個口號。
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陳一新今天在旺報撰文說,拜登23日抵達印度首都新德里,除了要求印度對美國開放市場之外,雙方並討論兩國在亞太地區的合作。他於25日晚間抵達新加坡,27日參訪普惠公司時,提出“美國回來了”這個口號。美國來是否“回來”見仁見智,但美國是“在地強權”則無庸置疑。
另有政治意涵
顯然,拜登重申“美國回來了”具有超越軍事與外交層面的政治意涵。在演說中,他指出製造業正在從中國大陸以及世界各地回到美國,美國的家戶所得增加,消費者信心增加,他強調“美國回來了,全世界也知道美國回來了”。此亦顯示,只有製造業回到美國,美國人收入增加,美國才算是真正的回來了。
拜登說,這就是為什麼奧巴馬政府要力拼經濟成長,且全世界各國包括歐盟、日本都在追求成長,中國大陸、印度、巴西成長放緩,大家都知道挑戰在哪裡,但執行這些都需要政治意志。除了政治意志之外,美國也需要好的政策設計與歐盟與日本的合作。拜登表示,美國和亞太各國正在洽談“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從戰略和經濟上來說,TPP是美國重返亞太政策的一部分。
在新加坡演講時,拜登說他希望中國大陸最好不要尋求與美國對抗。他說,他曾在北京向大陸領導人表示,“和美國對抗絕對不是一個好的賭注,這從來不是,現在也不會是。”7月中旬,他在喬治華盛頓大學演說時也提出同樣的看法,並說那是美國人民的適應力和美國制度本質,促使“美國回來了”。他指出,美國歡迎競爭,也喜歡競爭。只要遊戲公平,競爭對於美中兩國都有好處。
搶下選舉口號
美國重返亞太政策的主要理由就是亞太區域不僅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地區,也是最攸關美國利益的地區。拜登指出,亞太區域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區域,中產階級不斷增加,太平洋也是全世界船隻航行最密集的區域。
不過,他也指出,近來在南海發生的一些事件,對亞太地區造成威脅。他呼籲用和平的外交手法,尊重各聲索國的權利,依照國際法解決爭議。他期望2013年的東亞峰會,能夠有所進展。
拜登使用希拉里“美國回來了”這個口號,心中自然另有盤算。首先,希拉里提出“美國回來了”後,加上她的出訪頻仍與密集演講,終於打響她自己的名號。現在拜登搶下“美國回來了”這個口號,若能配合經常訪問與密集演講,或有助於打響他的知名度。
其次,在民主黨角逐2016年總統候選人之中,拜登落後希拉里甚遠,若不搶下“美國回來了”這個口號,並勤於在於國內外演講,恐怕不是希拉里的對手。
最後,“美國回來了”這個口號,加上美國有競爭的基因、美國人民的適應力,及美國制度本質等蘊含其中的政治內涵,本身就對美國選民有莫名的吸引力。看來,“美國回來了”不無可能成為民主黨初選過程中兵家必爭的這口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