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日電/九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展開新一輪外交之旅。除訪問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外,還將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八次峰會、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這是中國新任國家元首首次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亮相,中國政府如何建設這一新興經濟體和發達國家的對話平台引發世界關注。
據國際在線消息,從華盛頓到倫敦,從匹茲堡到多倫多,從首爾到戛納,從洛斯卡沃斯到聖彼得堡,5年8次聚會,峰會的舉辦地開始向新興經濟體轉移。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表示,二十國集團是全球治理領域一個新興經濟體與發達國家直接對話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可以反映出力量對比的變化。從最早的七國集團,到後來八國集團、“8+5對話會”,再到二十國集團,從中可見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在不斷增強。
張宇燕告訴記者,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誕生於金融危機之時,過去5年間,各國領導人通過這個平台在金融監管、金融機構改革、國際貨幣體系投票權和份額改革等方面已經取得一些實實在在的進步,峰會也成為解決全球問題、實現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
此次峰會主題為增長和就業,討論世界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就業和投資、發展、貿易等議題。張宇燕說,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國際金融危機所反映出的深層次矛盾、結構性問題至今沒有消除。這幾項主題的設定本身就說明這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難題。在全球化不斷深入的時代,各國經濟聯繫非常緊密,相互依存度高,全球經濟形勢稍有不穩,任何一個國家都很難獨善其身。全球經濟要穩定前行,需要二十國集團各成員之間緊密合作,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外交部副部長李保東在此前吹風會指出,中方期待峰會一要體現二十國集團合作夥伴精神,二要改革國際金融體系,三要營造自由開放、公平公正的國際貿易環境,四要推動解決全球發展問題,五是加強二十國集團機制建設。這被外界視作中國積極致力於峰會推進的五項主張。
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多年來保持經濟快速、穩定增長,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經濟的重大貢獻。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政治所全球治理研究室副主任黃薇認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方始終積極參與二十國集團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世界經濟復甦、加強全球經濟治理的合作。同時,中國一直在通過雙邊對話、多邊對話和“南南合作”等多種途徑,引導二十國集團注重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訴求。同時隨著新興經濟體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越來越重,從以前被動作為國際規則的接受者,到現在轉向國際規則的制定者也是一個必然過程。
黃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發達國家一面希望新興經濟體承擔更多責任,一面又擔憂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對其造成威脅。同時新興經濟體在政治、經濟等方面也存在差異,這都需要峰會把握好各方平衡,一方面加強務實合作,一方面協調各方利益磋商。在成員內部保持信息透明和對話渠道暢通,才有助於引導這一機制在未來發揮更大作用。
張宇燕也認為,內部有分歧是正常的,沒有分歧是不正常的。世界最重要的20個經濟體領導人集體會面、交流、溝通,其本身意義就非常大。即使短時期內很難達成一致,各方把訴求表達出來,再進行協商尋求處理辦法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如果自身完成機制性工作,盡可能地凝聚各成員共識,尊重各成員合理關切,二十國集團的影響力會更大,成果也會更豐富。”黃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