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2014年8月3日拍攝的上海中心大廈。 |
中評社香港9月16日電/人們對中國經濟普遍持有三個觀點:其一,在中國做生意的前景是慘淡的,因為中國經濟必將迎來長期停滯或更糟糕的情況;其二,中國的經濟奇跡是國家大規模規劃的結果,無關私營部門企業;其三,中國企業僅僅是沒有創新能力的模仿者。但這篇特別報道認為,所有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
英國《經濟學人》9月11日載文《中國商業特別報道:回歸商業》,文章說,人們有理由擔心中國經濟,但也有充分理由對中國經濟抱有希望。中國的經濟增長可能在下滑,但即便如許多人所相信的那樣,今天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只有5%,這也意味著經濟產出大於增長率為14%的2007年,因為今天中國經濟規模比那時大得多。蘇格蘭皇家銀行的高路易指出,按市場匯率計算,2013年中國人均收入只有美國的13%,所以它有充分的增長空間來追趕美國。
與此同時,很多中國人正變得越來越富有。麥肯錫咨詢公司估計,到2020年,年收入在1.5萬至3.3萬美元之間(對中國中產階級的粗略定義)的城鎮家庭比例將達到59%,2010年時只有8%。制造業正受益於對勞動生產率、自動化和地區供應網絡的投資。未充分發展的服務業也代表著一個巨大的機會。
截至目前,中國領導人一直依賴國家規劃和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及房地產行業。乍一看,國家資本主義的說法似乎合情合理。在重要行業,國有企業控制著很大的資產份額。
但仔細審視國有企業呢?它們的成就看起來不那麼令人印象深刻了。事實證明,在今天的經濟產出中,私營部門或許占到2/3。出口方面,它也占到9/10。私營部門的投資增長遠超國有企業。中國挺過當前風暴的最佳機會要指望私營部門的彈性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