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9日電/中國人行昨日公布,對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之一的美國標普在北京設立全資子公司─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備案,並准許進入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債券評級業務。此舉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標誌金融改革與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尤其是這次對外開放信用評級市場,對中國債券市場加速走向國際起著積極推動作用。
繼標普之後,預期會有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而符合條件的外資信用評級機構進入內地,可望釋放中國債券市場巨大發展潛力。
事實上,中國對外資開放信用評級市場是金融改革開放的一項重要策略性部署,外資信用評級機構可為內地企業發行的債券進行評級,這不僅有助提高內地信用評級行業整體質量水平,還可吸引更多外國資金配置人民幣債券等資產,繼而增加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使用量,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可說是一舉多得。
事實上,當前中國信用評級行業發展未盡完善,缺乏具國際影響力的信用評級機構,個別機構更因為內部混亂問題而被當局暫停評級業務,損害整個行業名聲,帶來不良影響。這不利於內地債券市場發展、阻礙人民幣債券市場國際化進程的同時,還一定程度削弱了債券市場融資功能。
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金融改革開放成為重中之重,藉此增加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事實上,中國開放信用評級市場,引入國際標準與規則,目標培育出具國際公信力、影響力的評級機構,助力中國債券市場國際化。
為了更好發揮信用評級風險揭示與定價的作用,中國加強信用評級監管、完善評級機制是當務之急。因此,引入標普等外資信用評級機構,是促進信用評級市場改革的重要一步,有利於內地建立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債券市場,從而有效紓解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其實,中國債券市場發展潛力無可限量,儘管內地債券市場尚未完全向外開放,但去年債市規模已位居全球第三,排在日本與美國之後,達到八十六萬億人民幣,相當於十二點六萬億美元,與十三萬億美元的日本債市相比,只是一步之遙。
中國對外資開放信用評級市場成為債券市場發展重要的催化劑,吸引更多外資透過債券通、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進入內地債券市場。
更重要的是,標普等機構進入內地市場,勢將促使國際債券指數加快納入人民幣債券。例如富時羅素將在今年下半年決定是否將人民幣債券納入旗下世界國債指數之中,將為中國債市帶來以百億美元計的新資金。
中國經濟有底氣,金融改革、市場開放舉措陸續有來,外資持續增持人民幣債券等中國資產,促進了內地資本市場進一步壯大發展,其中今年中國債券市場規模有望超越日本,坐上全球債市二哥寶座。(來源:大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