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科學家研發DNA計算機:拿試管寫代碼?
http://www.CRNTT.com   2019-05-15 11:04:40


  中評社北京5月15日電/未來程序員拿試管“寫”代碼?

  如今,無論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離不開計算機的幫忙。然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目前電子計算的並行運算速度和存儲能力面臨發展瓶頸,科學家開始尋找新的計算媒介。

  近日,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研發出可廣泛編程的DNA計算機,其有望完成多重計算任務,相關成果刊登在《自然》雜誌上。

  那麼,DNA計算機的原理是什麼?與傳統的電子計算機相比它有哪些優勢?科技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

  電子芯片發展遭遇物理極限

  在介紹“大神”DNA計算機前,我們要先講講它的“前輩”——電子計算機。

  別看電子計算機能為我們解決很多難題,但對於一些難度較大的數學問題,它也束手無策。例如,哈密爾敦路徑問題,即假定存在多座城市,計算機要規劃出一條經每座城市且不重複的最短路線。當城市數量少時,電子計算機或許能在短時間內給出答案,但當城市數量多至100個時,電子計算機就會“忙不過來”,要找出這條路線或許需要數百年。

  在生活中,我們或許很少會遇到這類“燒腦”難題,但在大數據時代,由於數據存儲量的激增,大體量計算任務也會隨之增多。

  “如今,傳統電子計算機的算力逐漸接近‘天花板’,未來可能無法滿足巨大的計算需求。” 廈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劉向榮介紹道,為了提高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其內部電路的集成度會越來越高,芯片上的晶體管也會愈發密集。目前管道之間的距離約為10納米,該距離一旦小於1納米,就會出現問題。比如,電子在運動過程中將穿過晶體管壁,“亂成一鍋粥”,無法再形成穩定有序的電路,致使計算無法正常進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