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2019國際貨幣論壇前天(7日)舉行,並發布了2019年度《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份主題是“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金融開放”的報告顯示,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強勢反彈,十年間人民幣國際化實現從無到有的重大變化,目前已經躋身主要國際貨幣行列。
人民幣國際化指數10年躍升近150倍
報告發布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王芳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記者專訪時介紹,2018年,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波動加劇:第二季度人民幣直接投資顯著增加,推動RII達到歷史新高4.91%,一度超過英鎊和日元,位列全球第三大國際貨幣;下半年出現滑落,在次高位附近重新企穩。王芳說:“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客觀地描述了人民幣在貿易、金融交易、外匯儲備各個方面實際的國際使用程度。到2018年底,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是2.95%,它的意思是,在全球範圍內,國際貨幣的使用份額中,2.95%使用的是人民幣。”
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的初步匡算值為3.2%,位列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之後。相比2009年我國試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0.02%的數值,上漲了150倍。王芳說,過去十年,人民幣國際化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重大變化,目前已經躋身主要國際貨幣行列,尤其是2016年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十年中,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首先是立足於中國強大的實體經濟基礎,我們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的開放度也在不斷提高;第二是我們的貨物貿易地位,我們是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三,人民幣幣值在過去十年中保持基本穩定;第四,十年間我們持續推進金融改革和發展,同時不斷提高宏觀金融管理能力。”王芳表示。
高質量經濟發展決定人民幣國際化未來
高水平的金融開放,有助於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經濟發展決定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胡曉煉曾經擔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在任職期間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她說,目前我國正在從商品貿易大國走向商品貿易和資本輸出、輸入大國,從接納國際產業鏈轉移到通過對外投資進行全球產能優化布局,從以產品為紐帶,發展到以產品和資本雙紐帶聯結世界經濟、融入全球化發展。這些轉變都使人民幣“走出去”的基礎更加堅實。
近年來,我國金融對外開放步伐正在加快。報告也提出,下一步要大力發展金融市場,以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外匯市場的深化改革,作為高水平金融開放的工作重點。
其中關於股票市場,報告認為,我國還需要進一步加大開放程度。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也贊同這一觀點,他說,目前QFII、滬港通、深港通等都是“管道式”的開放,實現資本項下的完全開放還需要一個過程。股市開放要積極穩妥,應該和匯率的市場化改革同步推進。
中國能否最終實現與經濟貿易地位相匹配的貨幣地位,歸根結底還是要取決於非居民使用和持有人民幣的意願與程度。王芳說,這也要求我國外匯市場堅持漸進式改革:“非居民使用人民幣,這是提高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的關鍵。非居民使用人民幣,需要有一個兌換的場所,這就發生在外匯市場上。現在的外匯市場還是要堅持走漸進式改革的路徑,更加堅持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目標,在發展外匯衍生產品方面多做努力,給非居民提供管理外匯風險的工具,只有能夠做套期保值,他才能放心地去持有人民幣資產。”
(來源:央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