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盛朝迅:推動我國工業化向更高水平邁進
http://www.CRNTT.com   2019-07-09 17:22:28


  中評社北京7月9日電/縱觀世界近現代經濟發展史,工業化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建成了體系完整、產能巨大的工業體系,成為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成功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深度工業化,推動我國工業化向更高水平邁進,是新時代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

  工業化是國民經濟中一系列重要生產要素的組合方式連續發生由低級到高級的突破性變化、進而推動經濟增長的過程。所謂“深度工業化”,我認為,是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的工業化,主要依靠創新驅動來提高質量和競爭力,通過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升工業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產業發展的植根性強、產業鏈話語權強、附加值高、質量和品牌優勢突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快速從一個農業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這種快速的工業化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產業發展以數量擴張為主,質量提升不足;二是產業結構以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為主,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發展不足;三是產品技術含量以初級加工和簡單加工為主,精深加工和複雜加工不足。此外,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也很突出,東部地區已經進入工業化後期,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仍處在工業化中期。破解這些難題,可考慮通過推進深度工業化,發揮我國製造業體量龐大、發展空間廣闊等優勢,營造有利於要素優化配置和領軍企業成長的制度環境,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國工業化向高級階段邁進,實現由簡單加工到複雜製造,由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轉變。

  第一,夯實工業發展基礎。聚焦我國製造業發展的短板和突出矛盾,持續加大投入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厚植科教基礎,強化人才支撐,夯實製造強國的根基。

  一是著力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強化前瞻性基礎研究,著力解決影響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產品性能和穩定性的關鍵共性技術。建立基礎工藝創新體系,整合資源開展先進成型、加工等關鍵製造工藝聯合攻關。加大基礎專用材料研發力度,提高專用材料自給保障能力和裝備技術水平。完善國家工業基礎數據庫,加強企業試驗檢測數據和計量數據的采集、管理、應用和積累。二是持續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按照企業主導、多方參與、成果分享等模式構建一批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力爭在事關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需要的重大技術、事關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的“卡脖子”技術、事關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的原創性前沿技術等領域取得突破。繼續加大開放創新,強化國際協同創新和技術合作。三是加大人力資源要素培育,著重解決教育脫離經濟發展以及高技能人才短缺等問題。進一步突出“高精尖缺”導向,通過改革人才評價、考核和激勵機制,加快培育引進一大批有經驗和影響力的複合型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可借鑒國外經驗,設立一批應用技術大學,增加通用技能和綜合能力培養,培養更多學習型、複合型、創新型的勞動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