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新華網) |
中評社北京8月8日電/坑蒙拐騙的電信網絡詐騙,已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公害”和“過街老鼠”。近年來,從政府部門到相關企業頻頻出招,強力“滅鼠”。日前,工信部網絡安全管理局會同公安部刑事偵查局、中央網信辦網絡綜合協調管理和執法督查局,組織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11家單位簽訂“重點互聯網企業防範治理電信網絡詐騙責任書”,進一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切實加強社會監督和行業自律,淨化網絡通信環境。
利用社交工具匿名性作案
今年7月,四川成都公安成功打掉一個特大網絡詐騙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200人。該團夥涉及全國範圍內網絡詐騙案件900餘件,涉案資金超1000萬元。據悉,該詐騙團夥利用微信群設立所謂的“網絡投資平台”,引誘受害者入群投資。在“專家”和“教授”的引導下,受害人前期的小額投資會獲得一些收益。當取得受害人信任後,群內的“專家”會提出大額“投資”的建議,隨後便會以投資失敗等理由將受害人的錢財據為己有。實際上,微信群內除了受害人之外,其餘的“角色”都是詐騙分子冒充的。
利用網絡社交工具的便捷性和匿名性,不少不法分子以此從事詐騙犯罪。還有不法分子通過網絡社交和移動支付工具,以兜售低價商品為誘餌,待當事人支付購物款後,就將當事人拉黑;或是冒充電商平台客服人員,以商品出現異常需要退貨為由,發送虛假鏈接或二維碼,在不知不覺中將被害人銀行卡中的錢款轉走。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發布的《2018年我國互聯網網絡安全態勢綜述》顯示,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與經濟、生活的深度捆綁交織,通過互聯網對網民實施遠程非接觸式的詐騙手段不斷翻新,先後出現了“網絡投資”“網絡交友”“網購返利”等新型網絡詐騙手段,特別是通過移動應用實施網絡詐騙的事件尤為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網絡詐騙的跨平台化趨勢日益凸顯,其中較為嚴重的是“殺豬盤”交友詐騙案。不法分子在婚戀網站和交友APP(應用程序)上獲取作案對象,把受害人引到社交平台進行接觸,在騙取受害人信任後,再將受害人“轉移”到第三方平台或通過APP網站進行充值操作,最後通過網銀等第三方支付方式轉移贓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