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6日電/距阿聯酋杜拜市中心30多公里的海岸,“一帶一路”重點項目之一、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建設的哈斯彥電站,正從荒蕪的沙地拔地而起,項目建成後將為杜拜提供20%的電力能源。
施工期間,這家中國央企花費數千萬元保護生態,將鄰近海域的2.8萬餘株珊瑚移植到安全區,對魚類、瀕危珍稀物種鷹嘴海龜等進行保護,贏得當地人稱讚。
“帶去光明又保護了一片海域,這真讓人高興。”哈斯彥電站項目經理段騰飛說。
新華社報道,哈斯彥電站項目折射出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之變:越來越多的老牌國企在“走出去”基礎上,進一步依托科技創新“走上去”、共融發展“走進去”,成為海外市場的“生力軍”。
“衡量企業強弱,不僅要在國內分析,更要放到國際大格局中。”哈電集團總經理吳偉章說,海外不只有市場,還是企業眼界、實力、人才和創新等全面鍛煉的重要平台。
把科技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是哈電集團等一批“出海”國企的共同特點。
“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吳偉章說,哈電創造了200多項“中國第一”,產品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很多轉折關頭,都是科技挺起了企業脊梁。
近年來,哈電每年研發投入達十幾億元,擁有專業技術人員1萬餘名。哈電已成為中國最大電力驅動設備製造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85歲的原哈電集團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吳愛中說,中國發電設備研製比西方晚近百年,現在不僅追趕上來,一些領域還實現反超。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公派留蘇的吳愛中歸來後從技術員做起。他說:“我們虛心學習,後來試著創新,和各國企業交流,不斷縮短技術差距。”
從“拜師學藝”起步,哈電逐漸“走出去”:1983年建設巴基斯坦古杜電廠;2008年簽訂俄羅斯特羅伊茨克發電機組合同……如今哈電國際業務占總營業收入的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