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小金融機構應發揮生力軍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0-08-24 08:08:39


  中評社北京8月24日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理應成為鄉村振興的關鍵支撐。中小金融機構(包括城商行、農商行、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等)以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及“三農”為其市場定位,與鄉村振興戰略有著天然的緊密聯繫,是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力軍。

  經濟日報發表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周楠文章表示,近年來,中小金融機構充分發揮地緣優勢,積極服務鄉村振興,聚力支農支小,完善服務鄉村振興的市場體系、組織體系、產品體系,創新服務渠道和方式,服務能力持續增強。

  文章分析,從總體上看,農村金融仍是整個金融體系中較為薄弱的環節,更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亟待突破的瓶頸,中小金融機構在支持推動鄉村振興方面仍具有較大潛力。

  一是未能有效發揮金融服務合力。各類型中小金融機構基於利潤和風險的考慮,主要將中高端、有抵押的“三農”客戶作為主要服務對象,對其他類型“三農”客戶提供的金融服務明顯不足,對普惠性的存取、匯兌、支付結算等基礎金融服務缺乏積極性,對鄉村振興中各類主體的金融資源配置不均衡。

  二是金融服務水平有待提升。中小金融機構在鄉村振興中的金融服務主要以信貸和結算為主,其他金融服務不足甚至缺乏,與發展較快的農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對多元化金融服務的需求不匹配。

  三是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待提高。完整有效的涉農風險分擔補償機制還不健全,農業保險的保費明顯偏高,保費資金主要來源於政府補貼或相關機構幫扶,尚未建立起長效、完善的商業可持續發展機制。

  文章提出,中小金融機構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力軍,應給予更多差異化的政策,建立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提高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

  推動差異化定位。中小金融機構在服務鄉村振興中應差異化定位,努力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以惠農支付服務為依托,持續優化“縣鄉村”三位一體服務網絡,提升基礎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深化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協同工作,主動融入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大局,將金融服務延伸至鄉村基層。保持農村信用社縣域法人地位和數量總體穩定,引導其將吸收的存款主要投放當地;完善村鎮銀行准入條件,鼓勵“多縣一行”制村鎮銀行優先在鄰近鄉鎮設立營業網點;優化城商行縣域以下網點布局,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加快金融創新力度。瞄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針對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開展服務建檔,提供精准支持。豐富農村金融產品體系,鼓勵中小金融機構創新相關的農村理財產品、項目收益債等投行類產品;推進農村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加強農村金融產品抵質押擔保方式創新,支持中小金融機構研發基於預期收益權等抵質押品的輕資產農村信貸產品,降低農村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難度。探索專業的農村信貸管理模式,在風險可控基礎上,適當簡化農村信貸審批流程,減少不必要授信資料。積極申請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有效降低獲得支持的涉農企業、小微企業貸款利率,進一步解決涉農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動涉農企業、小微企業實現穩健發展。

  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推動以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強化產品創新,打造流程化、移動化、線上化一流的金融信貸工廠,減少客戶業務辦理等待時間,提升信貸業務效率。積極探索服務鄉村振興新模式,不斷探索物聯網、供應鏈、金融科技在鄉村振興中的應用,引入和開發各類平台為“三農”和小微企業客戶提供更為精准、高效的服務;加快大數據模型和建模能力建設,在挖掘潛在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提高經營效率和嚴格把控風險方面進行嘗試,提升精細化營銷和管理水平。

  構建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金融服務體系。完善農村金融設施建設,搭建農村金融相關信息平台,完善農村企業生產和農產品供需信息,為中小金融機構信貸決策提供依據和支撐;完善企業和項目的農村評級體系,鼓勵中小金融機構將農村企業和項目的社會效益納入已有評級體系,建立科學、系統和統一的農村評級體系。完善農村金融相關法律和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農村市場中農地承包權、宅基地、農村住宅等農民財產的確權、流通、處置等法律制度。完善風險補償機制,建立農村信貸基金,健全農村信貸的貼息機制和擔保制度,降低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承擔比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