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最近,有兩則關於資本的消息引人關注。一是12月1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表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二是中國首家外資獨資券商高盛高華誕生,鮎魚效應開始顯現。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周琳評論文章分析,一邊是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一邊是推動更高水平金融開放,大幅放寬金融業市場准入。如何看待兩者的關係?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會不會影響金融開放的方向和步伐?
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擴大金融開放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方面。此時強調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顯然不是針對“已經打開,只會越開越大”的金融開放大門。
黨中央對金融開放早已明確頂層設計,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各單位、各部門合理安排開放順序,不斷擴大金融對外開放領域,推進區域金融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積極參與全球金融治理。目前,中國已取消對銀行、證券、期貨和基金管理等領域的外資持股限制,在企業征信、信用評級、支付清算等領域給予外資國民待遇。在今年發布的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中,金融業准入的負面清單已正式清零。
梳理整個金融開放過程,外資穩步、有序進入,既沒有狂飈突進式地攻城略地、影響國家金融安全,也沒有裹足不前阻礙金融業有序競爭,而是突出表現為有藍圖、有步驟和有秩序三方面特點。
反觀少數國內金融科技領域的大企業,利用資本優勢和數據壟斷優勢,阻礙公平競爭,獲取超額收益,呈現野蠻生長、無序擴張之勢;有的公司借助雄厚資本,盲目追逐金融牌照,涉足多類金融領域、跨界混業經營,形成金融全牌照控股集團,相關金融風險呈現複雜性、隱蔽性和外溢性特點;少數科技公司在小額支付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涉及廣大公眾利益,具備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特征,形成潛在的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因而必須及時關注、精准拆彈,消除新的系統性風險隱患。
文章認為,此時強調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不是針對金融開放大門,更不是要阻止外資控股券商、外資系銀行等外部資本進入,恰恰是要提醒相關部門,在甄別資本無序擴張和處理新型“大而不能倒”風險時,應借鑒金融開放經驗,尤其是針對資本扎堆的“人傻、多金、來錢快”等行業,要嚴控資本過熱繼續拉大貧富差距,防止資本無節制湧入傷及中小企業和個體商戶。針對少數互聯網企業觸角伸得太長、太多等問題,要繼續加強教育和規範,鼓勵企業履行更多社會責任。
一方面,要在法律規範和風險監管方面加快建章立制,在金融科技、社區團購等資本過熱領域扎牢制度籬笆,分步驟、有節奏地規範資本進入流程,嚴控各類金融風險,嚴打各類違法違規亂象。對可能形成壟斷的部分金融領域,要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管道,促進市場公平競爭。
另一方面,要吸收金融開放的成功經驗,結合金融業發展規律和特點,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始終。過去,當資本迅速且無序流入時,金融業可以跟著實體經濟上規模,搞外延式擴張,但這條路已走到盡頭。今後,金融業要樹立質量優先、效率至上理念,轉向內涵式發展。特別是要強化服務意識,更加注重供給側的存量重組、增量優化、動能轉換,努力實現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統一。在行業制度性利差整體收窄情況下,金融業更要改變“坐地收錢”“躺著賺錢”的強勢思維,突出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以服務創造價值,靠市場競爭力吃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