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貿易結構看,疫情對大多數經貿行業產生了負面影響,價值鏈較為複雜的行業貿易下滑幅度更大。具體來說,能源和汽車行業受影響最嚴重,貿易額急劇大幅下滑,紡織品和服裝、化學品、機械和精密儀器、辦公設備等行業也嚴重受挫。大宗商品燃料、礦物礦石、金屬、食品和農業原材料等大幅下跌,幅度創歷史紀錄。疫情雖然帶動了醫療相關用品貿易量劇增,但此類貿易的增長主要惠及富裕國家居民。農產品貿易在疫情期間一直很穩定,在各行業中波動最小,表現出很強的韌性。
國際貿易在應對疫情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確保各國能夠獲得抗疫急需的重要產品及服務,並催生出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比如,封鎖限制措施刺激家庭辦公設備、醫藥醫療產品及個人防護裝備、通信設備、紡織品和服裝等領域的貿易出現強勁增長,電子商務、互聯網和移動數據服務需求等迅猛增長,數字技術在全球貿易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此外,儘管各國進口限制措施繼續影響全球貿易,但總體趨勢是各國貿易政策仍在向促進進口和更加開放的方向邁進。各國採取了前所未有的緊急支持措施,推出強有力的財政、貨幣政策和臨時性貿易措施,包括數額空前巨大的政府撥款及補助金,以及針對中小企業的救助措施。
各國還紛紛實施貿易救濟行動,包括反傾銷調查、貿易保障措施和反補貼行動。在服務貿易方面,各國實施的新措施大部分都產生了效果。各國在疫情初期實施的衛生與動植物檢疫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和知識產權措施等,大多數已轉變為貿易促進措施。
2020年全球貿易的一大亮點是中國國際貿易業績全球最優,中國成為唯一恢復經濟正增長並實現貿易企穩的主要經濟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