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正式迎來“民法典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21-01-03 08:48:57


  中評社北京1月3日電/2021年1月1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開始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不僅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而且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標誌性立法,在新時代中國法治建設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光明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法學研究所副所長李洪雷文章分析,對於民事法律體系的整合意義。法典的首要功能在於促進法律體系的建構。民法典對制定於不同時期的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和人格權方面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編訂纂修,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範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有利於促進民法規則的價值統一性、內容協調性、制度整體性。

  對於民事權利的保障意義。現代法治的基本價值是保護人民權益,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民法典體現了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的平等保護,是民事權利保護的宣言書,更是人民群眾可以用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保障書。民法典是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法治理念的集中體現,對於立法、執法和司法均具有重要的價值引領作用,開啟了中國公民權利保護的新時代。

  對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促進意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中國民法典採取民商合一的體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它完善了法人制度、民事法律行為制度、代理制度、物權制度、合同制度、侵權責任制度等民商事領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為規則,為市場主體的活動提供了明確的規則和穩定的預期,有利於民商事主體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保障市場交易安全、維持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進而推動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對於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推動意義。“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高質量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民法典作為民事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它規範各類民事主體的各種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涉及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保證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正常有效運行的基礎性法律規範。民法典的制定,對於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地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意義重大而深遠。

  對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保障意義。和諧社會必然是法治社會。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其所規定的平等、自願、公平、誠信等民事活動基本原則,以及堅持主體平等、保護財產權利、便利交易流轉、維護人格尊嚴、促進家庭和諧、追究侵權責任等方面的具體規則,是全體社會成員必須遵循的規範,對於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作用,有助於構建一個既有自由又有責任、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對於民事立法空白的填補意義。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民事立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對法治國家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一些重要的民事領域,例如人格權保護方面尚缺乏統一的立法,對於一些實踐問題尚缺乏規範。民法典的制定填補了民事立法中的一些重大空白,使得中國民事法律規範體系更加完備。

  對於堅定“四個自信”的激勵意義。“編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標誌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繁榮強盛的象徵和標誌。”中國民法典是通過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民事法律制度規範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而形成的一部民法典,它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鑒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展現國人智慧,為世界法治文明的進步作出了當代中國人的貢獻,對於堅定“四個自信”具有重要的激勵意義。

  對於其他領域法典化的示範意義。民法典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開創了中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同時也為其他領域立法法典化提供了很好的範例。我們要在認真總結編纂民法典經驗的基礎上,適時推動條件成熟的立法領域法典編纂工作。

  文章指出,中國民法典是一部體現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對於共同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與法治社會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其施行,將從上述各個角度產生深刻影響和變革。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要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各級黨和國家機關要帶頭宣傳、推進、保障民法典實施,確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執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