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與福建奔馳的合作很快顯出成效。2016年,福建奔馳累計銷售0.96萬輛,同比增長89.77%;2017年,福建奔馳達到2.86萬輛的最高點,並一直維持在這一水平。
相比之下,被北汽重組的昌河汽車,則是慘淡經營。2013年,北汽集團重組江西昌河汽車,當時計劃到2017年末,昌河汽車實現整車產能50萬輛。2014年,昌河汽車迎來高光時刻,全年累計銷售14.1萬輛,同比增長32%以上。但隨後幾年,昌河汽車一直在10萬輛左右徘徊,2019年更是慘遭腰斬;2020年,昌河汽車累計銷售僅1.23萬輛。
無獨有偶,鄭州日產也面臨著相似的命運。2005年東風股份以3.36億元獲得鄭州日產51%股權,後者經過“拋物線”式的發展,於2015年銷量降至3.5萬輛,淨虧損1.8億元。2017年,東風股份作價7.875億元剝離鄭州日產。鄭州日產表示,“希望股權調整有助於走出虧損困境。”
面對兼並重組後的慘淡經營,部分車企選擇獨立發展。2020年,一汽集團退出一汽海馬的消息喧囂塵上,這意味著雙方多年的合作或將分崩離析。在業內人士看來,除生產資質外,一汽對一汽海馬幾乎沒有其他方面的支持,這讓海馬一直尋求能夠獲得獨立發展的機會。不過,海馬汽車的前景仍不明朗,海馬汽車創辦人景柱曾直言不諱地表示,“海馬汽車將來一定會死於某個夏天”。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副秘書長杜芳慈表示,從市場經濟規律角度出發,“優勝劣汰”是最主要的規律之一,從全球來看,老牌汽車企業破產,早已有之,國內的汽車產業兼並重組僅僅是個開始。
“野蠻人”大舉入侵 兼並重組將加劇
近年來,乘著新能源政策的春風,“造車新勢力”如雨後春笋般湧現,不過生產資質一直是其絆腳石。為解決這一問題,部分造車新勢力採取收購傳統車企的方式,其中理想汽車以6.5億元收購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拜騰“一元”收購夏利;威馬接連拿下大連黃海和中順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