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2日電/要促進元宇宙產業健康發展,在制度設計的過程中,既要體現制度的剛性,也要體現制度的柔性,同時還應該發揮道德、倫理、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補充作用。
在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滿足相應市場需求的元宇宙產業正在孕育形成。從科技角度看,元宇宙接近“無損復制”現實,卻又逃離現實,給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模式融入“酷”“炫”等新體驗,這是人性的新需求,也是龐大的新市場。根據美國研究公司“戰略分析”預測:到2025年,全球範圍內元宇宙的價值將可能達到2800億美元,且有可能呈現持續增長。當前,Roblox、Facebook、亞馬遜、騰訊、字節跳動等公司均已開始布局元宇宙產業鏈。機會出現在邊界被打破的地方。元宇宙是“現實空間”向“虛擬空間”的延展,是“有限遊戲”向“無限遊戲”的延展,是“制度剛性”向“制度柔性”的延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元宇宙是一種邊界經濟學。
一、從“現實”到“虛擬”的邊界思維
笛卡爾最早闡釋了虛擬與現實的本體論對等性,這就是有名的“邪惡精靈論證(Evil Genius Argument)”,即:我不可能絕對地確定我不是生活在睡夢中。實際上,世界上有兩種“空間”:“現實空間”和“虛擬空間”,“現實空間”有邊界,而“虛擬空間”無邊界。元宇宙不是對現實空間的簡單數字化模擬,而是一種可以實現創造、編輯和沉浸式體驗的仿真虛擬空間。
元宇宙的出現不僅意味著技術進步和迭代,而且還代表著產業發展效率的提升和經濟發展空間的釋放。換句話說,元宇宙能夠推動“生產可能性邊界”外移。“生產可能性邊界”反映了資源稀缺與理性選擇的經濟學特徵,因此,從經濟學視角來看,元宇宙是一種技術進步和迭代下的產業形態,是一種高水平的技術型和工具型產業,在投入要素價值相同的情況下,必然能推動眾多產業產出更高的價值。
元宇宙產業是一種推動現實空間向虛擬空間拓展與融合的技術型和工具型產業。與純虛擬現實(VR)技術不同,元宇宙對底層支撐技術的需求呈現多元化特徵,VR只是其底層技術之一,其生態版圖由區塊鏈、NFT、虛擬貨幣、人工智能、網絡及運算技術、5G、GPU、雲化、交互技術、物聯網、可視化及數字孿生等底層技術支撐。換言之,元宇宙的實現涉及交互技術、通訊技術、計算能力、核心算法四大核心技術,四大核心技術彼此互為補充。因此,元宇宙產業的發展思路應該按照“夯實基礎-產業融合-整體轉型”的路徑梯次推進,首先應該夯實元宇宙產業發展的基礎技術底座,其次推動元宇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最後是實現經濟整體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二、從“有限”到“無限”的邊界思維
詹姆斯•卡斯教授在《有限與無限的遊戲》中,首次從哲學視角區分了世界上的兩種“遊戲”:“有限遊戲”和“無限遊戲”,並認為“有限遊戲”在邊界內玩,而“無限遊戲”玩的就是邊界。“有限遊戲”以取勝為目的,有人贏、有終點,同時意味著有人敗,是零和博弈,而“無限遊戲”以延續為目的,無人贏、無終點,同時意味著可持續,是和諧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