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0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國產首艘大型郵輪開啟商業首航,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線運行,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1000萬輛,低空經濟加速騰飛……一年來,廣袤神州大地,創新猶如耀眼之光,照亮大國前行的奮鬥足跡。
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各部門堅定信心、真抓實幹,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加快培育。
傳統產業煥發新機
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也是我國製造業發展的基本盤。當前,全國各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借助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新設備,傳統產業實現了“質”感滿滿的轉型升級。
在江蘇蘇州的一家服飾公司,曾經,一款服裝的設計要歷經畫稿、打版、打樣等多個環節,需十幾個部門分工協作。如今,有了數字化服務平台,僅需20多分鐘,一件高精度虛擬3D樣衣便能完成,不僅產品研發周期大幅縮短,製作樣衣的成本也大幅減少。
浙江湖州的一家科技公司裡,一批核電用高端不銹鋼管“走”下生產線。“抓住了持續的自主創新就抓住了發展的關鍵,掌握了話語權。”該公司負責人介紹,一年來,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布局高端裝備製造及新材料領域,高端產品占比提升到20%以上,發展實現了層級提升和質的飛躍。
“智改數轉”不僅提升了產業“含智量”,“含綠量”“含金量”也同步躍升。
走進四川綿陽鹽亭縣一家危險廢棄物綜合利用企業,一輛輛滿載桶裝危險廢物的大貨車開往車間。剛入庫,一桶桶危險廢物就有了“身份證”,掃碼後,就可通過微廢管理系統查看入庫時間、收集單位等詳細信息。
數字化操作還融入廢活性炭再生、廢包裝桶再生、自動化生產等多個過程。“通過集成的傳感器和控制系統,工人在中控室就能實時瞭解生產狀態,確保生產過程的準確性和穩定性。”企業環保專員程凱指著設備介紹。
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成開通5G基站突破410萬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過50%,前10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9.3%……今年以來,新質生產力在神州大地蓬勃發展,正在開拓發展空間、擦亮發展底色,不斷塑造著發展新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