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1日電/大行紛降經濟預測,最快下半年才重拾增長。
香港文匯報報道,國際油價暴跌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擴散,骨牌效應拖全球股匯金融市場,環球經濟及金融危機一觸即發。在多重夾擊之下,香港正面臨經濟寒冬的威脅,不少大行紛紛下調本港今年經濟增長展望。有分析認為,雖然是次疫情來得急,對本港經濟造成打擊,失業率亦有機會上升,但在疫情過後,本港持續的社會不穩及貿易戰或為本港帶來更長遠問題。
本港去年受到中美貿易戰及修例風波引發的暴力示威影響,經濟氣氛及與消費和旅遊相關的活動受挫,整體貨物出口下跌,致使經濟去年下半年連續兩季收縮,拖累全年下跌1.2%,是自2009年以來首次錄得年度跌幅。考慮到環球經濟放緩,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威脅,港府預測2020年香港經濟實質增長負1.5%至0.5%。
渣打:復甦或較沙士時慢
不過,隨近月疫情在全球擴散及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市場已進一步看淡環球經濟及本港經濟前景。渣打銀行原本預測香港今年經濟增長為負1.5%,主要受去年社會事件及貿易戰影響,但今年以來疫情爆發令原已疲弱的經濟更雪上加霜,該行最新將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負2.4%。渣打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預期,今年首3季GDP增長都會呈現負增長,至第4季才回復正增長,而且對比當時“沙士”時期,料本輪復甦速度將顯著減慢。
彭博:首季經濟料急跌8.5%
彭博最新研究更預期本港首季經濟將負增長8.5%,理由是疫情下,內地工廠生產減慢及亞洲供應鏈大幅收縮,會大幅拖累本港的轉口經濟,因內地是香港最主要的服務市場(佔整體約四成),當中旅遊、運輸及金融服務業更佔整體服務輸出的八成。彭博分析指,疫情對本港相關貿易及服務輸出的影響會持續至第二季,在較好的情境預測下,第二季經濟下跌1%,全年下跌0.8%;較差情境預測下,第二季下跌3%,全年下跌1.2%。
不少人還擔心,在多種因素夾擊下,環球經濟寒冬或再演變成新一輪金融危機,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經濟學家吳卓殷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認為,參考2008年金融危機,香港當時受外部衝擊比短期衝擊大,而是次會否演變為環球金融危機仍需視乎很多因素,包括油組與俄羅斯會否達成協議等。他預期今年首季香港經濟增長為負5%,料至下半年才有機會重回正數,全年經濟增長料負3%。
吳卓殷認為,本港未來市況仍不太樂觀,除了去年下半年起的社會事件為經濟帶來下行的壓力,今年以來本港經濟持續受疫情發展影響,尤其在1月及2月影響較大,料零售、酒店及貿易表現都未必太快見到好轉,失業率亦有機會上升,料在6月後疫情及市況逐漸好轉,本港經濟才有機會重拾增長。
社會不穩貿戰衝擊更深遠
由中美貿易戰、社會事件到新冠肺炎疫情,吳卓殷認為疫情來得急速下,對本港經濟帶來的打擊亦較大,不過社會事件及貿易戰帶來影響卻比疫情來得長遠。他認為,未來仍需視乎本港社會事件發展,但相信不會是一個短期問題,而由去年下半年起,訪港旅客數字急跌,在低基數效應下,料旅客數字再跌的機會亦較微,他強調香港本身仍具優勢,惟未來或需思考如何持續發展。他亦提到,雖然中美達成首階段協議,但協議內容始終較為模糊,亦未知雙方會否繼續傾下去,及市場樂觀情緒能否持續,相信疫情過後貿易戰或成為市場最大疑問。
而港府在去年底起亦推出過不少紓困措施,吳卓殷相信政府早前推出措施對企業現時面對困境都有幫助,不過首要仍是解決疫情,因為香港無貨幣政策,或只能靠派錢等財政政策去刺激經濟,然而現時企業面對資金周轉困難,雖然有政府做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但亦需盡快完成貸款放款。
疫情對全球長遠影響不大
晨星股票分析師Preston Caldwell表示,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股市下跌了一成以上,認為市場反應過大,然而該行預計疫情帶來的長遠影響不大,主因疫情對生產力的損害較低,相信病毒一旦消退,經濟信心應會迅速恢復。該行料新冠疫情對2020年全球GDP平均影響為負1.5%,長期影響為負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