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2日電/面對美國的威脅,香港有何可以做?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把香港作為中美貿易戰的棋子,以港區國安法立法為由宣布採取行動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對香港金融中心發展構成新的挑戰,不過,港府仍有政策空間對沖經濟下行及外部壓力的不利影響,加上隨內地開放政策、大灣區金融發展及改革,將提升香港在大灣區金融業的功能定位,為穩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持。
香港文匯報報道,鄂志寰於5月號的《中銀月刊》中表示,港府在《財政預算案》公布價值1,200億元紓緩措施外,分別再推出兩輪300億元及1,375億元的“防疫抗疫基金”,整體財政承擔總額為2,875億元,包括800億元“保就業”計劃,向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10,000元現金等,並為最受疫情影響行業提供支援,如客運業、旅遊業、建造業、航空界和餐飲業等。港財政儲備充裕,具政策空間進一步擴大財政政策支持經濟增長的力度,提升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對沖美國可能進行的金融制裁衝擊的不利影響。
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再工業化
她認為,針對全球性保護主義升溫帶來的不利影響,港府力推動多元化經濟發展,推出一些長期性的措施,簽訂更多雙邊及多邊協定,保持香港在區域內商貿影響力,密切監察中美貿易摩擦及美國可能進行的金融制裁對香港的影響,適時推行支持業界的措施、小企業發展的措施正陸續見到成效。特區政府提供出口保險,提供融資擔保等支援。港府加大基建投資,增加公共開支。政府消費有所加快將為經濟增長提供了穩定的支援。政府大力推動創新及科技發展,在大學研究、再工業化、應用科技等領域投入資源,提升香港的全球競爭力。
努力吸資 爭做離岸人幣中心
另外,內地開放政策亦有利港金融發展,內地陸續推出12項對外開放新措施和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以及RQFII 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等政策,吸引外資進入內地資本市場,推動外資在內地股市和債市佔比持續提升,進一步促進內地資本市場的開放。內地金融服務業將進入開放引領的新時代,將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提供長足發展空間。
隨大灣區的金融發展及改革,將為香港銀行業帶來巨大的業務增長空間。大灣區將推動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逐步開放港澳人民幣清算行參與內地銀行間拆借市場,優化完善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等安排,適時研究擴展至“南向通”。其次, 大灣區將擴大區域內人民幣跨境使用規模和範圍,共同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相關基金,吸引內地、港澳地區及海外資本,有助於香港在與其他離岸人民幣中心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第三,大灣區將加快推動綠色金融合作,支持香港打造綠色金融中心,建設國際認可的綠色債券認證機構,鼓勵更多大灣區企業利用香港為綠色項目融資及認證,支持相關金融機構在港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及其他綠色金融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