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去年6月以來黑暴嚴重打擊本港經濟,今年初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令情況雪上加霜,亦改變本港零售業生態。當下旅遊業陷入停滯,零售市場陷入寒冬,近月多個國際品牌出現退租潮,先後宣布部分或全線分店結業。分析認為,疫情打擊生意,加上本港租金高昂,是名牌結業的“元兇”,但亦將促使行業重新定位。專家預期,本港的一線街舖和巨舖需求會下降,售價和租金隨之下調。
香港商報報道,疫情令各行各業百上加斤,旅遊及零售業是首當其衝的重災區。旅遊發展局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訪港旅客約1.46萬人次,按年大跌99.7%,其中內地旅客數字按年跌幅達99.8%至6633人次,非內地旅客亦跌99.3%,每日平均僅約500旅客人次來港。今年上半年訪港旅客數字累計352萬,按年跌近90%。旅客數字急瀉,向來較依賴旅遊業的零售業,慘況也可想而知。
國際品牌爆關店潮
黑暴加上疫情影響,本港失業率升至5.9%,創逾15年以來最高,市民消費意欲變得謹慎。即使滿街的大減價促銷,零售業卻難有起色。政府統計處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零售銷售額繼續下跌,按年倒退32.8%,其中藥物及化妝品下跌62%;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瀉近七成。
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接受本報訪問表示,疫情之下海外旅客消失,而香港零售業主要靠旅客消費,商家認為無利可圖下才決定棄租。他相信情況會持續一段時間,直至全球客運回復正常,業界才有望復甦。
面對艱難的經營環境,部分承擔著高昂租金的零售業面臨結業命運。近月國際時裝品牌便出現結業潮,多個知名國際品牌先後宣布關閉本港部分分店,甚至全線結業,當中不少是巨舖。例如美國休閒服裝品牌GAP據報短期內關閉包括中環及銅鑼灣分店在內的多間本港巨舖;美國內衣品牌Victoria's Secret旗下位於銅鑼灣的旗艦店即將結業,品牌的英國分部早前更申請破產;希臘配飾品牌Folli Follie申請自動清盤,本港十多間分店將會全線結業。在港縮減分店的品牌,還包括瑞士鐘表品牌Swatch、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和Valentino等等。
仲量聯行:舖市不健康
仲量聯行香港商舖部主管唐偉樂認為,本港過去租金太高,現時是讓租金回歸理性的時候。以一線街的舖位為例,呎租高達200元至300元,面積數千呎的巨舖每月租金動輒過千萬元,而部分巨舖所賣產品單價不高,卻負擔著昂貴租金,情況並不健康,即使沒有疫情和社會事件,店舖亦未必有盈利。
唐偉樂補充指,要期望業主大幅減租不是容易的事,因貿然大幅減租可能令物業價值被調低,也可能被銀行要求提早還款,非單純租金上的考慮。
一線街舖巨舖需求下降
對於零售業前景,普縉執行董事及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張聖典相信,日後零售業會重新定位,商業運作模式可能發生改變,包括發展線上生意,同時線下生意的舖位亦未必設在一線街區,因日後實體店的功能更多是提供產品使用體驗,而非銷售。他又指,作為國際品牌,未來可能會拓展區內其他更多市場,以彌補香港旅客減少帶來的影響。
麥萃才亦認為,未來零售業生態會發生改變,以大型國際品牌為例,“它可能不再需要這麼大的巨舖,其實巨舖不一定直接做零售,某程度上是做品牌推廣,香港的舖租高昂,很多根本不能收支平衡,巨舖的作用更多是提高知名度。當品牌已為人熟知,店舖可以只作為試點,讓消費者了解產品,因此不一定再需要巨型的店舖。零售企業專注拓展線上業務,某程度降低對商舖的需求,而近季一線商區的‘吉舖’增多、租金大幅下跌,正反映零售業生態的轉變”。
零售結構方面,麥萃才相信,疫情過後,非必需奢侈品品牌會減少,相反會有更多基本生活用品店舖,滿足本地客需求。
麥萃才:收支不平衡致結業
不過,專家看法分歧。有分析認為本港一線街區租金貴絕全球,乃導致國際品牌結業的一大因素,麥萃才並不完全認同。他指出,商戶結業有多方面原因,包括租約期滿、破產或清盤等等。
“正常情況下,租金成本佔零售商戶整體收入約兩至三成,另外僱員費用可能又佔一部分。問題在於租金沒有彈性,商戶須按照租約交租,但人手卻可以調撥,甚至可以裁員,變成租金是一個固定成本,令企業在收入近零之下,無辦法盈利。”麥萃才續說,租金佔比兩至三成屬合理水平,因此租金不是一個根本性問題,更多是疫情導致收支不平衡,才導致結業。
國際物業顧問高力國際早前發表報告稱,零售市道於第二季持續受壓,預計一線街舖的租金按季下跌9.3%,今年全年街舖租金按年跌33%。
高力國際商舖服務高級董事吳凱寧表示,疫情反彈導致零售業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回復正常,預計零售業至年底都依然困難,情況或將於2021年上半年一直維持。她又指,大型零售店舖租金壓力相對較大,可能出現商戶上半年商討續租,到下半年便擱置討論、索性關店的情況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