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7日電/國際油價十五日收盤重挫逾六美元,創十七年來單日最大下跌金額,十六日盤中再跌超過六美元,成為一三二點三美元一桶。市場認為世界最大能源消耗國美國經濟成長減緩,可能抑制原油需求,加上美國原油庫存量增加,是油價大跌主因。
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十六日原本以小跌廿點開出,在平盤附近震盪,盤中傳出油價持續大跌消息,指數隨即展開一波急拉,午盤大漲約一百點。
油價十五日的跌勢是一九九一年以來首見,當時美國為首的聯軍進攻被伊拉克占領的科威特,市場看好聯軍將迅速收復科威特,恢復科國的石油出口,油價因而大跌。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紐約市場八月交貨的輕原油期貨十五日大跌,則完全是經濟因素,美國房利美、房地美兩家貸款擔保公司引發的金融危機,讓投資人對美國整體經濟情勢失去信心,擔心美國經濟低迷讓原油需求降低,因此拋售原油期貨。
十六日油價繼續大跌,則和美國石油庫存有關。美國政府發布統計顯示,上周美國原油庫存出乎意料的增加三百萬桶,和分析師原先預估的減少三百萬桶正好相反,這顯示原油需求減緩或供給增加,油價因此連續兩天急跌。
分析師認為,如果美國經濟趨緩影響到中國大陸、印度的經濟成長,油價可能續跌。
美國勞工部十六日公布的六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百分之一點一,寫下廿六年來新高,主因就是能源價格攀升。CPI是衡量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如今油價大跌,可望稍微緩和通膨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