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新華網) |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基於人工智能的信息自動獲取、加工與提取技術,遙感信息能夠更加快速廣泛地應用於不同領域。”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主任徐文在7月9日至10日於北京召開的全球地理信息開發者大會(WGDC 2019)上表示,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激發了遙感應用創新。
遙感數據進入大數據時代
“國產遙感衛星數據已呈現大數據特征。”徐文說。
徐文介紹,1999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民用國產陸地觀測衛星,填補了我國自主遙感衛星數據的空白。經過20年發展,國產陸地觀測衛星已實現高、中、低分辨率全覆蓋,最高分辨率達0.5米。
與此同時,陸地觀測衛星的數據分發服務急劇增長。徐文介紹,截至目前,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共分發遙感衛星數據3000餘萬景,其中分辨率優於2.5米的數據分發量為2100餘萬景。2007年至2018年間,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陸地遙感數據存檔量從0.18PB增長到35PB,增長了194倍。
“值得關注的是,2010年立項的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技術專項實施9年來,數據源不斷在豐富。”中國國家航天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餘琦在會上表示,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高分數據的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並與其他民用衛星、遙感數據相配合,為遙感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餘琦介紹,目前衛星數據已經廣泛應用於20多個行業,在國土、環保、林業、農業、測繪等領域應用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為遙感應用添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