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6日電/環球時報報道,美國“先驅與評論”網站8月24日文章,原題:我們正在輸掉與中國的“戰爭”,作者吉姆·諾蘭。
15年前,筆者第一次到上海,當時是作為上海復旦大學的“外國專家”(客座教授)。一個周六的早晨,筆者在住所外一條街上散步,碰到一群嘰嘰喳喳的小孩子,他們穿著統一的服裝,在一座看似校舍的建築前集合。後來,筆者向負責接待的教授問起這事,後者說:“當然,我們的孩子每個星期六上午都上學,直到中午。”
實際上,(當時)中國的孩子不僅是每年上學210天左右(而我們只有174天),而且平時每天都比美國的孩子多學一個小時。
中國人和其他亞洲年輕人如饑似渴地學習,渴望致富。
有多好學?筆者第一次在復旦教學期間,有一天早晨6點半和我的“助教”、研究生顧雨(音)在校園裡散步,經過一座校園建築的門前,大約20個年輕人站在那裡。
“他們是誰,為什麼要站在那裡?”我問。“他們是學生,在等圖書館開門。”
中國政府向教育投入了大筆資金。如今,中國大學的在校生人數比美國多,還有數以萬計的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在我們最好的學校學習知識,學成之後回到中國運用。而且,由於中國的人口是我們的4倍多,所以不難想象,中國的優秀學生比我們全部學生都多。
在3次作為外國專家到訪中國的過程中,筆者目睹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之快。第一次到中國時,接待我的教授是騎自行車從自家到學校;5年後,她是騎著一輛摩托車來的;又過了5年,也就是2015年,她開的是奔馳車。
中國歷史是以千年為單位的。中國學生要學習明朝、清朝和其他許多朝代的歷史。在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人認為自己處於世界的中心。這也是“中國”的意思。直到150年前,西方列強羞辱了中國。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個半世紀以前的事仿佛像昨天一樣。我認為,中國人是非常自豪的民族,他們計劃一雪前恥。
中國目前對教育和科技領域的大舉投資很有效。相比之下,在美國,我們把太多的財富集中在昂貴的醫療上。(美國)學者們至少從1997年就敲響了警鐘。當時,有學者撰文稱“與中國的衝突即將到來”。但到了今天,整個中國都在積極進取,渴望成功,而我們似乎還是懶洋洋地窩在椅子裡,陶醉於過去的成功。
我們正在“戰爭”中,而我們正在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