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廣東)國際傳播論壇22日在珠海開幕,論壇主題“大灣區建設助力‘海上絲路’交融”。圖為廣州南沙政務服務大廳涉外綜合服務專窗/資料圖片 |
中評社香港10月23日電/據大公報報道,第三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廣東)國際傳播論壇22日在廣東省珠海市開幕。論壇主題為“大灣區建設助力‘海上絲路’交融”。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主論壇發表演講,他表示,初步估算,如果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取得突破性進展,未來幾年粵港澳大灣區有條件保持7%以上的GDP增速,其GDP將在2022年左右超過東京灣區。
本次活動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宣布論壇開幕。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傅華致辭。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薛曉峰出席。傅華在致辭時指出,廣東將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攜手港澳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市場。
在主論壇上,多名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分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見解。“大灣區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運要衝,不僅是東南亞乃至亞太區域的重要交通樞紐,更是全球創新中心、世界金融中心及泛南海區域的經貿合作中心。”遲福林在主論壇演講時表示,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貨物貿易佔泛南海區域的32%。大灣區可充分發揮其發達的製造業、高科技、海洋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優勢以及制度優勢。
放寬港澳資本准入限制
遲福林引述一組數據稱,2018年,粵港之間的服務貿易佔其貿易總額的比重為33%左右。但總的看,粵港澳服務業市場互聯互通水平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相比於港澳,廣東服務業市場開放應該說相對滯後,成為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的重要瓶頸。”為此,他建議,廣東應盡快將港澳資本視為內資,給予完全的同等待遇。
遲福林表示,廣東可全面實施更加精簡的粵港澳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大幅縮減負面清單事項數量,進一步放寬港澳資本准入的限制性前置條件,取消或放寬對港澳投資者股比限制、經營範圍限制。他還強調,在要素獲取、准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採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平等對待港澳資本。
“國際經貿規則與全球經濟治理結構正處於重構的關鍵時期。”遲福林認為,大灣區有條件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並在推動全球經貿規則重構中發揮重要作用。遲福林還建議,加快探索“三零”等全球最新經貿規則,在粵港澳大灣區內探索實施“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
“一帶一路”協同工業化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在演講時表示,目前中國正處於工業化階段,而海上絲路不少國家也處於工業化進程中,在推動“一帶一路”過程中應該關注協同工業化的概念。
他認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除了關注基建項目外,更要特別重視工業園區的建設,要有利於當地工業化的進程。“我們不光是修路,路上要有東西跑,要有東西運,要運當地能夠生產的產品,而不僅僅是運一些原材料,運一些孔礦產和農產品。”樊綱認為,透過協同工業化合作,可以真正使沿線國家自己能夠建立自我造血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