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二三十年後,全球經濟“五強”會是誰?
http://www.CRNTT.com   2019-10-24 11:11:33


  “我們的夢想是,到2045年,讓印尼躋身世界前五大經濟體,GDP達到7萬億美元。”這是印尼總統佐科日前喊出的豪言壯語。由於印尼在國際舞台上的存在感並不太強,甚至不如越南、菲律賓耀眼,不少人因此表示質疑。但也有分析稱,二三十年間的變化很難說,就像誰能想到中國僅改革開放31年就成了第二大經濟體?何況印尼已經是東南亞第一大經濟體、世界第四人口大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預測其GDP到2023年位列世界前六。其實,有雄心的國家很多,無論是印度、土耳其,還是老牌強國俄羅斯,都有躋身“五強”“三強”的夢想。過去這些年,不少權威機構也對這些國家持續關注,進行排名預測,樂此不疲。畢竟,榜單本身足夠吸引眼球,經濟體量變化會如何牽動國際格局,也值得思索。

  “經濟大國夢”,這些國家都有

  根據世界銀行今年7月公布的數據,2018年全球經濟體GDP排行榜,美國以20.49萬億美元位居第一,中國為13.6萬億美元,排第二,第三至第十依次為日本(4.97萬億美元)、德國、英國、法國、印度、意大利、巴西、加拿大,印尼以1.04萬億美元排在第十六位。

  IMF此前預測稱,到2023年,印尼GDP將位居世界第六。那麼,在印度被普遍看好的情況下,如果2045年,即印尼在獨立100周年之際真的躋身世界前五,誰會被擠出來呢?很有可能是德國。

  “印尼正在走向經濟強國!”德新社22日報道印尼總統佐科公布的國家發展宏願時稱,“這並不是不能實現的夢想。根據普華永道等國際機構的不同預測,印尼甚至能提前10年實現這一目標。印尼擁有崛起的資本,目前正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但印尼快速發展的路上障礙也很多,充滿不確定性”。

  不過,2045年尚遠,德國新聞電視台稱,德國近期的目標仍是保住“第四”的位置,長遠來看則要為保持“歐洲第一”的現實目標努力。為此,德國今年制定了《國家產業戰略2030》,以增強德國經濟的競爭力。

  印尼要爭的這個“前五”,也是其他幾個新興市場的目標。首先是印度,印度總理莫迪今年連任後多次表示,“印度將在2024年實現5萬億美元經濟體目標”。如果這一雄心得以實現,印度屆時可能會排進全球經濟體前四。據悉,印度的口號還有2030年超越中國成為第二,2035年成為第一。

  “就經濟規模而言,我們可以達到(全球)第五。”2018年末,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年度記者會上如是說。“恢復經濟強國地位,躋身世界五強”,一直是俄羅斯人的夢想。早在2008年,普京公布的《俄羅斯2020年前發展戰略》就提出這一目標。10年後,普京開啟第四個總統任期時,簽署的第一道總統令便是“關於2024年前俄羅斯聯邦發展戰略任務和國家目標”,其中就有“使俄羅斯進入世界五大經濟體行列”。

  值得一提的還有土耳其,儘管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8年土耳其GDP還在印尼之後——第19位。2011年,土耳其領導人提出“2023百年願景”,希望建國百年時成為世界十大經濟體之一。之後,土耳其提出“2071千年目標”(塞爾柱-突厥人擊敗拜占庭帝國的曼齊克特戰役勝利1000周年)、“2053展望”(2053年為奧斯曼-突厥人征服伊斯坦布爾600周年)等規劃。有對這些規劃持積極看法的土專欄作家稱:“土耳其在2023年必須成為經濟總量排世界前十的國家……為什麼不能在2053 年將目標設定為世界前三?30年可以做很多事……”

  將目標設為“前五”有著特殊意義。俄羅斯需要提高排名,從而保持大國地位。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英、法經濟排名繼續下滑會帶來經濟實力與政治地位不匹配的風險,而印度、土耳其等國不斷要求改革安理會正是源自其實力的增強。當然,土耳其也一直為沒有一個伊斯蘭國家擠入世界前十大經濟體而感到遺憾。

  預測版本多,幾個年份“很神奇”

  過去十幾年,針對全球主要經濟體,有不少相對權威的機構進行過排名預測。2017年2月,按照購買力平價,普華永道發布全球32個最大經濟體的預測報告《2050年的世界》稱,在科技繼續推動生產力的作用下,2016至2050年期間,全球GDP將累積增長130%,遠超人口增幅。新興市場“E7”(中國、印度、印尼、俄羅斯、巴西、墨西哥和土耳其)的平均增速將約為發達經濟體(G7)的兩倍,因此到2050年,全球7大經濟體將依次是中國、印度、美國、印尼、巴西、俄羅斯和墨西哥。

  該報告由兩名英國首席經濟學家執筆。美國“商業內幕”網總結稱,除美國外,日德等現有經濟大國都將被新興經濟體“趕下”榜單前列。但新興經濟體需要大幅改善其制度和基礎設施等才能發揮長期增長潛力。

  今年3月,美國“全球安全評論”網站刊文稱,基於對世界銀行預測數據的分析,2050年的全球經濟體前12名依次為中國、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印尼、墨西哥、英國、土耳其、日本、法國和德國。文章稱,2016年至2042年,全球經濟總量有望翻一番,持續的轉變將使國際經濟實力中心從高收入發達經濟體轉向亞洲和其他地區的新興經濟體。然而,屆時當今的發達經濟體仍將擁有更高的收入,只是領先幅度會減少——除意大利外,所有G7國家的人均GDP仍將高於E7國家。

  2015年,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發布長期宏觀經濟預測數據稱,到2050年,以市場匯率計算的名義GDP排名前10的國家依次為中國、美國、印度、印尼、日本、德國、巴西、墨西哥、英國、法國。屆時亞洲將占全球GDP總量的53%。根據EIU的預測,全球出生率下降將成為這種變化的至關重要因素,2015年至2050年,全球勞動適齡人口增速將從1980年至2014年的年均1.7%降至0.3%。

  還有很多機構以2050年為期限進行預測。經合組織預測的前十是:中國、印度、美國、印尼、日本、土耳其、巴西、德國、英國、墨西哥;高盛預測的結果是:中國、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日本、墨西哥、印尼、英國、法國。匯豐銀行為: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德國、英國、巴西、墨西哥、法國和加拿大。

  此外,Visual Capitalist/渣打銀行根據IMF數據於2019年1月發布的報告認為,2030年全球10大經濟體依次為中國、印度、美國、印尼、土耳其、巴西、埃及、俄羅斯、日本、德國。該報告最富爭議的預測在於埃及——2017年同一排名中,埃及僅列第21位。2018年11月更新的“世界經濟論壇”白皮書則認為,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印度、法國、意大利、巴西、加拿大將是穩定的“十強”,但“2023年印度將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往前追溯,2013年,英國智庫“經濟與商務研究中心”發表報告,預測2028年中國超越美國,日本被印度超過,巴西、德國和英國排名第5至7。同年,歐洲知名研究機構“預測研究所”稱,20多年後,美國仍將是第一,中國穩居第二,日本第三,印度取代德國排在第四,德國之後是英國、法國和巴西。

  在這些預測中,2050年和2030年是受到集中關注的年份,與此同時,2024年也是檢驗一些預測和目標是否成真的“神奇年份”——俄羅斯和印度都把本國重大發展目標鎖定在2024年,土耳其有“2023百年願景”,而印尼被預測2023年躋身前六。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