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東亞經濟有望率先企穩復甦
http://www.CRNTT.com   2020-05-02 06:58:31


  中評社北京5月2日電/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全球大流行,世界經濟進入“至暗時刻”,“大蕭條”“深度衰退”“大封鎖”成為描述世界經濟的“標配”詞匯。據摩根大通估計,到2021年底全球產值損失將達到5.5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4月14日發布的2020年《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稱,今年全球經濟預計將萎縮3%,很可能會遭遇20世紀二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衰退,遠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嚴重程度。IMF同時警告稱,亞洲經濟預計零增長,將出現二戰後60年來首次停滯。亞洲開發銀行也表示,亞洲新興經濟體增速將降至22年來最低水平。

  但是,與亞洲經濟整體水平和美歐經濟大幅跌落不同,東亞地區經濟體總體表現較好,有望率先實現復甦。IMF預估,中國經濟2020年增長1.2%,2021年預計恢復增長9.2%。日本今年增長-5.2%,2021年預計恢復增長3.0%。亞行報告稱,韓國今年增長1.2%,2021年恢復增長2.3%。東南亞今年預計增長1.0%,2021年將恢復到4.7%。越南表現出眾,今年增長率將超4.8%,2021年預計達6.8%。

  區域國家疫情防控總體有效,經濟衝擊可控。東亞地區國家防控總體得力,在較短時間內控制住了疫情,穩住了宏觀經濟,並積極復工復產。特別是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率先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發揮了國內市場的托底支撐作用。IMF日前表示,中國經濟復甦程度“令人感到鼓舞”。另據韓國貿易工業能源部數據,韓國3月份通信和信息技術產品(ICT)出口額達到160億美元,仍維持增長態勢,同比增長1.1%。日經225指數和韓國KOSPI指數也分別增長2.05%、2.89%。

  區域國家優勢互補明顯,域內經濟循環更加活躍。東亞地區國家發揮互補性強、經貿往來密切、產業結構完整、利益深度融合等優勢,經濟小循環運轉順暢。東盟及日韓對中國商品出口20年來大幅提升。數據顯示,東盟今年1月份至2月份已超歐洲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對華出口占東盟GDP總量20%。中國中間產品在日韓市場占比分別達16.9%和10.9%,韓日高級中間品在中國市場分別占21.1%和6.8%。東盟國家貨物貿易總額為2.8萬億美元,其中東盟內部貿易比重已提高至23%。

  區域經濟活力仍在,一體化進程蓄積動力。得益於地區國家宏觀經濟環境穩定,市場多元化、規模化、數字化發展迅速,企業在危機中表現出較強活力和適應力等原因,地區主要經濟體總體表現活躍。麥肯錫咨詢公司報告稱,中國內地、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泰國等7個經濟體在50年間保持了3.5%或更高的人均GDP增速。在全球前30座最大城市中,亞洲地區占有21席,預計亞洲2040年將占全世界GDP的52%,全球消費總量的39%,中等收入階層人口占全世界的54%。東盟和中日韓貿易總量已超過10萬億美元,其中近一半屬區內貿易。如年內能如期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將建成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自貿區。

  區域合作機制運行順暢,協調應對作用突出。疫情發生以來,地區國家依托現有合作機制,就應對疫情和穩住經濟開展大量溝通協調。中國—東盟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特別外長會、中日韓三國新冠肺炎疫情特別外長視頻會議,特別是“10+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領導人特別會議和東盟特別峰會在一天內相繼召開,就保持市場開放和供應鏈暢通、制定疫情後經濟復甦計劃等達成共識,有助於推動地區生產及貿易恢復,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先事慮事謂之接,接則事優成。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東亞經濟不是世界經濟的“桃花源”,世紀大疫對所有國家都是一次危機和大考,但危和機從來都是同生共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東亞國家要想真正戰勝這場危機、贏得這次大考,還有很多的坎要邁、很多的關要闖,但最根本的還是堅持合作信念,堅守合作初心,堅信合作前景。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鄭歸初(國際問題觀察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