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漲漲漲,那麼經濟復甦前景是否真的足夠樂觀呢?似乎並不那麼確定。
IMF發布的報告就指出,全球經濟增長依然存在“超乎尋常的”不確定性。關於疫苗的利好消息固然能提振企業和家庭信心,促進消費和投資,有利於進一步促進全球經濟增長,但變異新冠病毒蔓延、疫苗普及放緩或支持政策過早退出也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增長低於預期。
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將全球復甦進程比喻為一場與新冠病毒的競賽。競賽結果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苗推廣和政策的有效支持。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為自己維持寬鬆政策不變所作的辯護時給出的理由也是,美國經濟面臨的“危機”仍十分明顯,新冠疫情的衝擊是“真實而廣泛的”。他表示,美國“經濟復甦遠未完成”,經濟增長仍不均衡,復甦前景存在不確定性。
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中國及亞太區主席陶匡淳認為,在新冠疫情嚴重衝擊經濟社會活動的背景下,當前世界經濟復甦面臨的風險不容小覷,短期內逆全球化的影響難以消除,推動國際合作任重道遠。“堅持開放合作,維護經濟全球化是破解挑戰和難題的最佳選擇。”
通脹的結論為什麼這麼難定
關於通脹的討論甚囂塵上,給出的判斷卻是莫衷一是。
我們知道,當市面上用來流通的錢多到超過經濟增長的需要和貨幣背後的物質基礎時,貨幣購買力也就小了,對於居民來說,直接體驗就是“東西變貴了”。
通脹會帶什麼呢?影響民生,導致資產泡沫化,進而加大金融市場風險,等等。
不過,要說印錢就會讓東西變貴,這思維就過於單調。資金除了流向支持國民經濟的各類市場,還會流向風險資產,推高金融市場的價格,如果通脹持續惡化還將帶來金融泡沫破裂的可能。
對於放水與全球通脹的看法,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席吳曉求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有別於過去的簡單直觀,現代經濟和金融的關係中增加了很多新的變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