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11月4日拍攝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手機全景照片)。 |
中評社香港11月7日電/拜登政府把與中國的大國競爭重新貼上“戰略競爭”的標簽。但是,如果該戰略優先考慮的是競爭和遏制,將兩國限定於對抗性關系,那麼這樣做就不會奏效。過去30年來,美國不一致的政策已將中國塑造成美國首要地位不可或缺的替代者。強調競爭可能會促使中國進一步強化這一角色。實際上,美國必須重建其全球關系,不要把這些行動與中國競爭掛鈎。
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11月4日載文《美國已輸掉與中國的戰略競爭》,文章說,在一定時期內,反恐行動塑造了美國的全球互動關系。美國通過軍事主導地位創造了一種環境,激勵了與中國的合作,從而推動中國的世界地位提高,使中國成為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的替代者。當美國無視任何與恐怖主義無關的事物時,中國以其獨特的方式成為不可或缺的國家,而且是在不幹涉別國內政的情況下做到的。
當美國政府試圖將與中國的競爭限定為一場新冷戰時,這一事實顯得非常重要。正如保羅•希爾在《國家利益》雜志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所討論的,這種描述是錯誤的。希爾指出,美國和中國并沒有陷入一場爭奪全球霸權的意識形態鬥爭,世界也沒有准備分裂成美中兩大陣營。這種評估可能是正確的,但美國的霸主地位本身就有可能招致分裂。
最近的事件表明,在經濟和安全及政治領域,排除美國的協議不斷增加。伊朗宣布將與中國、俄羅斯、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舉行多邊峰會,討論如何合作促進阿富汗的包容性政府。伊朗將美國排除在外,因為該國認為美國人是造成阿富汗不穩定和衝突的主要責任人。
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夥伴國——與美國的貿易額超過與中國的貿易額的國家數量從80%下降到今天的30%以下。在190個國家中,中國現在是其中128個國家的更大貿易夥伴。
美國向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轉向有可能進一步分裂全球。按照通常的美國方式,這種做法以軍事為重點,突出威懾。最近的兩個舉動說明,軍事遏制均屬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核心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