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間,董明珠被免去格力集團董事長的職務,保留格力電器董事長、總裁的職務。儘管此次免職與國企改革有關,但是網上關於董明珠被免職“真正原因”的言論卻仍在不斷發酵。業界指出,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時間節點,是在格力電器召開股東大會討論收購珠海銀隆議案之前,董明珠或是為了參與上市公司格力電器的員工持股計劃,身份有所衝突,因此必須卸任格力集團董事長職位。
此外,業界還有言論認為這與董明珠執掌格力電器的經營情況有關。繼2013年和2014年實現每年200億元增長後,格力電器在2015年遭遇營收大幅下滑,降至千億元。
未來仍是謎局
格力跨界造車的曲折歷程更像是格力多元化發展的縮影。一位不願具名的家電分析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格力近年多元化始終不太順利,多個產品線達不到預期,包括格力手機、晶弘冰箱在內的產品市場占有率都非常低,從本質上說,格力還是一家以空調為主業產品結構非常單一的上市公司,之前在家電範圍內的多元化都沒有成功,更何況汽車這個對格力來說完全陌生的領域。據了解,格力今年先後涉足冰箱、空氣淨化器、淨水器、電飯煲、加濕器、手機等眾多家電品類。但在這些產品中,除了手機,用的都是其他品牌,冰箱用晶弘,小家電用大鬆。但從2015年財報來看,格力家電製造業務總營收為879.3億元,其中空調營收約837.2億元,生活家電和其他品類營收分別為15.2億元和26.9億元。
家電分析師梁振鵬認為,造成失敗的原因在於,在此前的股東大會上,很多中小股東都對這個收購方案投了反對票,公司內部沒有達成一致意見,這或許與130億元的收購價格有關。有參與過相關項目調研的公募人士表示,珠海銀隆的技術並非主流,格力給予的130億元估值過高,這個價格完全可以收購一些美股上市公司。
造車首嘗敗果,擺在格力面前的是一道選擇題,前行依靠家電細分領域深耕還是繼續跨界多元化布局。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認為,格力想要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最好還是圍繞著家電主業,包括空調、冰箱、熱水器。洪仕斌表示,很多細分的家電領域,格力還未進入,圍繞著家電核心主業做相關的多元化發展是格力未來最好的選擇。
上述不願具名的家電分析人士稱,格力深耕空調市場,想要造新能源車,不管是之前的技術、人才、專利、銷售渠道、經銷商體系還是研發資源,統統都用不上,在這方面,格力本來就是個門外漢。不過,對於家電巨頭來說,一次跨界失利並不意味著完全失敗,格力有實力在未來做更多的跨界嘗試。該人士認為,一個不得忽視的核心問題是,董明珠已不再擔任格力集團董事長一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格力電器的決策。“現在格力集團董事長變更,意味著格力集團加強了格力電器的控制權,當格力電器再做決策時,格力集團可能會提反對意見。”
(來源:北京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