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廣東珠海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自助查驗通道,旅客使用新設備辦理過關手續,過關時間大為縮短。 |
中評社香港9月27日電/大公報報道,本港規劃測量專業人士均贊成,在邊境口岸實施便捷的通關模式,並認為若將口岸設施放置在內地,有利釋出原用作香港口岸的地皮,轉作其他用途,幫助香港解決土地荒問題。若採取“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過關模式,更有利兩地人員加快流動,增加粵港澳大灣區的競爭力。
香港規劃師學會會長李建華表示,為推進大灣區融合,加快兩地人員流動是十分重要,“20年前已經有香港人住在香港,每日到深圳返工,近年也有些內地人住在深圳,在香港返工。如果仍然兩地兩檢,對需要每日過關的人,好花時間,這是現實問題。”
對於粵港邊境口岸應否進一步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過關模式,李建華認為這是大勢所趨,“最終可能是一張身份證,在大灣區已經通行無阻,否則不能與東京灣、三藩市等灣區角力。”
香港測量師學會規劃及發展組主席林家輝認為在落馬洲釋出的20多公頃土地,可以配合河套區作支援科技產業用途,以及發展邊境城,供兩地居民購物。至於羅湖口岸附近土地,林家輝說仍屬禁區範圍,政府必須將有關土地剔出禁區,重新開放,與上水、粉嶺等地區連接發展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