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打破常規舊習 加快土地供應
http://www.CRNTT.com   2021-11-25 11:54:30


圖片來源:文匯網
  中評社香港11月25日電/香港文匯網社評說,本港土地短期供應嚴重不足,甚至面臨供應中斷的危機,“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亦遠水難救近火。有研究機構指,政府可從正在發展的“熟地”“半熟地”入手,通過簡化發展流程,提升建設效率,加快土地房屋供應。本港對解決土地房屋問題和消除“劏房”“籠屋”的大方向已經形成共識,但對如何盡快解決長期存在的有地不用、土地發展緩慢問題,還未有具體辦法。政府應打破常規舊習,廣泛聽取、採納各種有助加速土地開發的可行建議,包括採取規劃設計與土地清理同步進行、引入私人發展商參與土地前期工程等模式,以加快土地落成速度,盡快增加供應,滿足市民改善居住的殷切需求。

  本港公屋輪候時間屢見新高,私宅供應或於2024年出現斷層,但“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尚處構思或前期研究階段,需要十多二十年才能成事,政府為開發土地拆牆鬆綁,增加額外供應就顯得更迫在眉睫。長期以來,受冗長的諮詢、審批程序所限,加上政府按部就班進行平整土地等前期工程,導致本港土地開發緩慢,官員雖明白增加供應的迫切性,但也只能發出“地從何來”的慨嘆。為此,特首林鄭月娥曾表明,將大刀闊斧精簡涉及土地發展的法定程序,包括修改涉及城規、填海、路政及收地等至少4條法例。

  其實,除了簡化審批程序外,提升土地建設效率在當前更具有現實意義。有研究土地房屋問題的資深人士認為,本港有接近12萬夥處於發展後期的土地供應,即是已處於土地平整、設計或建築工程階段,以及“收地/重置或申請規劃許可”階段的土地,亦即俗稱的“熟地”“半熟地”,如果政府能夠大力精簡發展流程、促進建設效率,這些“熟地”“半熟地”可由10年提前至5年完成供應。有專業測量師亦指出,要把後期的供應推前或增加額外供應,政府必須以“特事特辨”的方式解決。政府不妨考慮先批准發展商為地基動土,進行平整土地等前期工作,再配合較後批出的圖則規劃等,就可以加快落成速度,增加土地供應量。

  本港的“熟地”“半熟地”集中於新界和郊野地區,搞好前期基建,是加快發展進度必不可少的條件。當年香港建設新機場、開發東湧新市鎮,也是機場鐵路、3號幹線工程並進。必須更多採用行之有效的快速開發模式,加快本港土地供應。

  土地基建涉及龐大投資和人力物力,政府可以透過公開透明的競投方式,邀請私人發展商,甚至內地及海外的建築企業參與,充分調動市場力量分擔前期基建工作,加快開發進度。以往土地共享計劃的項目,以及公營房屋項目,已經開展過公私合作的模式,港大的研究也發現,讓私人發展商通過市場競爭參建的公營房屋,可減低建造費、縮短施工時間平均達40%。政府應積極考慮允許私人發展商參與土地基建工程,令土地開發事半功倍。

  加快土地供應,關係到解決市民住屋難的問題,政府須有只爭朝夕的為民情懷和責任擔當。本港並非無地可用,關鍵是政府要大刀闊斧、迎難而上,改變按部就班的固有思維和模式,集思廣益,集合各方力量,形成加快土地開發的合力,以創新方式破解土地房屋這個最困擾本港的深層次矛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