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6日電/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以銀碼細作招徠的劏舖,吸引財力有限的市民入場,惜買賣過程存在不少伏位終令“業主夢”變噩夢。大埔一個商場早年被發展商劏成“格仔舖”,以分契方式將業權拆細賣予200多名小業主。6年多過去商場近期被發現有僭建物,被屋宇署下令還原已封掉的平台及拆除天井違建通風管等,涉約百萬元工程費,期間很可能面臨停業大半年。
香港文匯報與專業測量師實地了解,以及翻查文件發現,發展商劏舖時只就改建外牆、樓梯等向屋宇署提出申請,卻沒有內部平台改裝工程的申請記錄。有小業主表示,發展商疑擅自改建,但指定的律師樓疑未披露相關文件,地產代理亦從未提起,令他們蒙在鼓里多年,“發展商賣曬業權就走人,留番個鑊我哋孭。”專家指出,劏舖買賣存在不少陷阱,而且日後維修管理將面臨更多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