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政報告的減辣措施,不但可以帶動市場氣氛,同時亦可帶來新的購買力。(大公報) |
中評社香港11月2日電/據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分析說,每當香港遇上重重難關,大家都是願意積極面對,但也有人不停“放負”,說什麼香港優勢已盡,從此“冇運行”等等。這些負面的觀點,筆者多年來聽過無數遍,但仍會對香港未來投下信心的一票,深信每次遭遇困難或阻滯,最終都可以克服過來。
大公報報導,其實,要做到“眾人皆醉我獨醒”又談何容易?尤其是在地產市場,更多是跟風向。
筆者處身其中數十年,眼見每當樓價上升令市民難以接受時,不少人就會出來“話當年”,聲稱要等到經濟出現蕭條期,樓價大幅回落,才是入市時機;但當這日來臨時,卻會對一直期待的入市良機視而不見。這些曾經渴望入市機會的買家,無論跟他們怎樣客觀地分析也不能撇除羊群心理,只想用“寧買當頭起”來解釋一切,永遠地等待下去。
事實上,樓價相比前年高位,已累積下跌約兩成。而市場上急於套現,或對後市心淡的業主,此時願意軟化,對於敢於低位入市的買家,確實是利多於弊。並且在可見的未來,預計會出現的利好消息遠比利淡消息多,例如特區政府及商界會積極引入更多的家族辦公室及內地企業落戶香港。又如在年底前,輸入的外勞將會到位,人才輸入計劃已經到埗,為香港的勞工市場帶來生氣。
上述利好消息都有助激活經濟民生和樓市。須知道,香港在過去幾年有如患了大病,醫治及復原都需要時間。現在所見的,其實只是一個進程,措施縱使未即時見效,但並不代表未來不會見到成效。筆者絕對相信,施政報告的減辣措施,不但可以帶動市場氣氛,同時亦可帶來新的購買力,為樓市注入動力,香港的經濟民生也可以得益於樓市復甦而漸漸好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