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7日電/據祥益地產總裁汪敦敬分析說,筆者欣賞特區政府處理房屋政策,包括在造地上的突破。現屆特區政府很願意聆聽民間的聲音,媒體稱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一個研討會裡面鼓勵年輕人置業,“朝著置業階梯的更高位置規劃人生”。筆者認為這是合乎社會關切的表態。
大公報報導,但也有觀點認為小市民仍難負擔現時樓價水平,我聽到之後是有疑惑的,因為屯門碼頭區有不少兩房單位的價格是300萬元頭(如兆禧苑和兆山苑),而天水圍區嘉湖山莊兩房單位只是300多萬元,三房單位則400多萬元,盤量亦不少,這些單位都是低過人均入息中位數兩位年輕人的收入能力。究竟是什麼數據證明小市民買不到樓呢?
關於另一官方數據,香港居民置業負擔比率是72%,顯示整體樓價仍然處於難以負擔的水平。筆者想回應負擔比率是怎樣計算出來。首先,有關數字是以484方呎單位為目標,而不是300至400方呎較小的兩房單位,其次假設按揭成數為70%而不是90%,再者假設按揭年期是20年而不是30年,相對住戶收入自然得出的負擔比較高。但其實這個數字不合乎年輕人上車置業的實況,亦不能反映未供滿樓自置居所業主平均20.8%的供款占入息比率。強烈建議政府檢討“置業負擔”計算方式,這一標準不能夠反映當下特殊的市場。
上車需求要客觀合理
起樓是工業產品,所以我們必須要尊重建築成本。筆者認為,樓市並不是價格高低的問題,而是是否人人置業機會平等的問題。如果集中在價格上,是很容易做一些破壞市場系統的事情。正如筆者所說,兩位年輕人的入息中位數,所負擔樓價水平在上車板塊中已能找到低100萬元的單位,在現時樓價水平是可以達到的。如果特區政府在這個時候重啟置業資助貸款計劃,以確保人人都有置業機會,香港房屋問題就可得到解決。
當然,特區政府要創造更加薄利多銷的誘因,我們更加要尊重及講究建築成本是多少。很多人說年輕人置業是要買新樓或者市區,其實這個說法啼笑皆非的。首先,特區政府是否願意在計算建築成本之後,就以年輕人理想的樓價去推出剩餘的地價?筆者相信做不到!我想強調,上車人士應該要找上車區或是上車的樓市板塊,很多長輩想滿足年輕人買非上車板塊,其實是誤導了年輕人。我們是有責任教懂他們做人要腳踏實地,否則感情用事令到做事情的具體目標模糊,其實也搞亂了房屋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