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剩之憂
據瞭解,此次核准的5家企業,將新增手機年生產能力約1100萬部,這意味著每家公司年生產能力約為220萬部。此前有專家推斷,最後獲批准的企業數不會少於10家,照此推算,今年僅新拿到牌照的企業,年生產能力就有望達到2200萬部。
然而,據信息產業部統計,2004年,中國全年共生產手機23344萬部,銷售23037萬部,還有約300萬部的手機未能銷售出去。
顯然,在年產23344萬部的基礎上再加上這2200萬部,還有那些沒有得到牌照的貼牌企業大約1億部的產能,即2005年將有3.5億部手機被生產出來。而按照2004年中國每百人移動電話擁有量為25.9部和中國人口13億來計算,如果2005年全國人都換上新手機而且只買國產的,消費量也才3.4億部,還有1000多萬部的剩餘。而事實上,所有人都換手機根本不可能。
就此看來,2005年手機產能過剩問題似乎相當嚴重。
更為嚴重的是,國產手機正面臨市場份額“全面失守”的危險。2004年,國產手機比重由一年前的超過58%,陡然下滑到年底的37%。2005年第一季度,本土企業在自家門前敗勢愈顯,據最新統計,目前國內市場手機銷量前三名已被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牢牢佔據;大搞“窩裏反”的國產手機製造商依然沒有話語權。
迎難而上
“2005年才是國產手機真正的寒冬。”波導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戴茂餘這樣說。
顯然,手機業面臨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難關。在分食者如潮湧般襲來時,誰能“吃”得更多,誰會消化不良,誰會被餓死,沒人敢妄下結論。
“我們是嗜血的狼,不會被任何敵人嚇倒。”“待狼煙點起時,我們即將投入戰鬥。”奧克斯發出這樣的誓詞,誓詞中有一種拼殺的味道。
“其實,還需客觀看待產能過剩,一般競爭比較激烈的行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而且也是暫時的。”長虹工作人員朱先生這樣說。他認為,在競爭過程中還會有一部分企業因經營不善而退出市場,“所以,產能過剩也並不如想像的那樣嚴重。”國產手機的積極性不會輕易被打消。
“部分廠商的毛利甚至還保留在25%的高位,百萬像素照相手機的利潤空間也還在500元以上,利潤空間的存在也意味著降價空間的存在。”他分析,“在今年會出現更猛烈的價格戰風暴,如何把握就看各企業的生存之道了。”
奧克斯新聞發言人黃江偉對於產能過剩的看法是,儘管公司提出確保完成內銷300萬台,外銷200萬台的發展計劃,但是具體實施還是以銷定產,不會盲目進行生產。“我相信大部分廠家採取的也都是以銷定產。”
眼看著國外品牌強有力的“研發和供應鏈”加上改進的營銷策略,國產手機想要抵禦顯得相當艱難。
黃江偉分析,國內企業要在研發、渠道、價格、服務等方面苦練內功、搶出奇招。首先,需要建立一個良好的退出機制,將沒有競爭力的企業淘汰出去,以免出現有人惡意攪局或者影響國產手機形象;其次,各企業要聯合起來,樹立起國產手機的整體品牌;最後,要加強研發,並調整好研發和消費者的關係,真正摸清消費者的心理,達到研、產、供、銷和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