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刮起陣陣漲價風,民衆對通脹憂慮加深。 |
中評社香港6月7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4日載文《“蒜你狠”背後的民意玄機與應對》,文章說,近期一輪中國農產品價格,如蒜頭暴漲,也是從低迷房市及股市抽離的資金參與炒作的結果。而房地產發展又與地方政府土地收入等利益問題糾纏。目前看,中國民眾還能“苦中作樂”,顯示漲幅還在可忍受水平。官方決定雙管齊下,標本兼治。“知易行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確保政策與努力奏效,官方還有不少工作要做。畢竟這些問題背後,還牽扯到千絲萬縷、複雜的社會與經濟問題。摘要如下:
中國公交集團今年下發的“規範”中,淘汰了30多年來對乘客一律稱“同志”的用語,僅以“老同志”稱呼老年乘客,而這一稱呼還是一系列老年乘客稱呼中的最後一個。
據中國公交部門說,“同志”這一稱呼“已經不適應有針對性的、細化的服務標準”。因此以更符合現代服務理念的各種稱呼,例如:“女士”、“先生”、“乘客”等取代之。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同志”的消失,是中國的方方面面所出現的眾多改變中的一小部分。這種變遷,一般民眾並不太在意,最多也就是感慨一句:“時代變了”。
衣食住行費用不斷上漲
其實,近幾年來,中國民眾,尤其是持家的家庭主婦們最頭疼的,還是衣食住行費用的不斷“向上提升”。
一下子是蒜頭漲價,然後又是蔬菜、綠豆、玉米、白米、薏米……的價格飈升,再來就是藥價上揚。面對百物騰漲,蔬菜價格從幾毛錢論斤的時代進入“元時代”,能省一點是一點的“煮婦”們,甚至被網民冠為“菜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