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需重視中日關係(彭博社網站截圖) |
對於安倍來說,日本的復興並不僅僅局限於日元的匯率與出口的指數,他有著更大的抱負——要讓日本這個島國重申它是亞洲天生的領導人。對此,安倍的幕僚們斷言,激進的“安倍經濟學”已經促生了一種存在性的危機感——有這樣一種感覺:日本已經開始逐漸陷入衰落之中,同時也將自己置於中國的支配之下。
安倍也一直在意圖修改日本“和平憲法”,想以此來將日本的自衛隊轉變為常規軍隊,可以自由地在海外執行作戰任務。同時,他也並沒有排除會參拜供奉著日本陣亡將士、包括13名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的可能。另外,自民黨內的右翼勢力也一直在推動篡改日本歷史,減少對二戰中日本種種作為的苛責。
上述的這些行為在日本國內就引起了高度的爭議,更不用說在國外了。日本的一系列做法讓其周邊國家感到極為憤慨,中國正是其中之一。另外,日本與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爭議也讓兩國之間的關係高度緊張。中日釣魚島爭議有可能會升級為軍事衝突,屆時,美國也會被牽連其中,而日本剛剛起步的經濟復甦也將會脫離軌道。
如克林頓式格言(Clintonian adage)所說的那樣:太蠢了,沒有強大的、充滿生機的、創新的經濟,日本是無法挑戰中國在亞洲的領導地位的。按照安倍自己的邏輯來看,當前令他未能進一步實現這一目標的原因是安倍多心,既想振興國內經濟,又想修改“和平憲法”。
在國會參議院的數次選舉之後,自民黨的領導人們知道:他們現在可以集中資源來攻克對最為艱難的結構性改革的反對意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日本就不能採取其認為必要的措施來增強防禦能力,例如增加軍事預算,甚至可以做一些名目上的改變,比如將自衛隊重新命名為“國家防衛軍”。但日本做出的這些決定應該是基於戰略性的考量,而非出於意圖點燃國內的愛國熱情。而且,這些決定需要提前被隱秘地傳達給北京,而非直接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