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大美漢字,美在大方 對稱平衡彰顯漢字之美
http://www.CRNTT.com   2024-01-21 15:05:14


  中評社北京1月21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縱觀古今漢字,體式多樣,形態各異,但方塊是其綿延千年的根柢特性。這種特性,早在漢字誕生之初就已基本具備。這為先民造字構形時追求對稱平衡之美提供了用武之地。大美漢字,美在“大方”,美在對稱平衡。正如語言學者劉志基所說:“方形之內,乃對稱平衡意識最佳的培育土壤和表現天地。”

  漢字結體追求對稱平衡之形

  不可否認,原始氏族社會陶器上的刻符為漢字的萌芽與誕生提供了胚胎和模型。細審這些刻符,儘管外形各不相同,但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都在近似方塊形的平面空間裡建構布局;二是多見對稱性形體。如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陶符共見27個,作對稱形者有15個;青海樂都馬家窑文化陶符共見50個,作對稱形者有36個。這表明,漢字在起源之初即已開啟了對於對稱平衡的簡約追求。

  對稱平衡是漢字起源的基因,更是成就漢字美學的核心基因。剖開漢字發展的任何一個共時層面,對稱平衡是一種普遍現象。甲骨文作為最早而成體系的漢字,多見正反不定、斜置扭曲之形,但蔔筮巫史在堅硬的甲骨上運作“刀筆”時,盡力在“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中,捕捉相對對稱性的形體以留存於字形符號。李玲璞對一千個常見甲骨文形體進行了十六字格編碼統計後指出,“這些形體(甲骨文)所顯示的圖像都是按照平衡原則結構起來的,形成一種對稱的平衡美”。比如,甲骨文“車”字的形體有數十個之多,而絕大多數形體在“畫成其物”時都突顯了不同“車”形的對稱性特徵;再如,甲骨文“雨”字,儘管各時期的形體或有差異,但表示水滴的形體都左右對稱、數量均等地排置在表示雲層的形體之下

  秦代一統,書同文字,小篆登上了官府禦用場合。這種字體整體作竪方形,圓勁均勻,筆畫橫平竪直,粗細基本一致,將漢字的對稱平衡之態展現到了極致。據筆者統計,《說文解字》收錄小篆字形共9831個,作左右對稱(如“祘”“爨”等)、上下對稱(如“巨”“匚”等)、“十”形對稱(如“亞”“畺”等)的形體達807個;另外還有32對通過改變一個字形的方向,成就另外一個字形的對稱字組(注:《說文》一般用“從反某”“從到(倒)某”注明,如“可”與“叵”,二字小篆形體為左右對稱關係,《說文》在“叵”下注“從反可”;再如“子”與“(見圖1)”,二字小篆形體為上下對稱關係,《說文》在“(見圖1)”下注“從到(倒)子”),足見作整字對稱和字際對稱的形體在小篆字形中占據相當大的比例,若加上構件在所構字形中展現的局部對稱,則小篆形體的對稱平衡特徵更為明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