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秀華 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西裡三區
陳水扁是一個自稱且被台灣社會所公認的“三級貧困戶”出身的“苦孩子”,而今卻被推上了貪瀆大案的被告席。以至於讓人們聯想到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
陳水扁的經歷,能帶給人們什麼啓示呢?
啓示之一,苦難并不總是人生的財富。人們總愛講苦難是人生的財富這句話,其實不然。苦難的人生經歷在日後到底會成為財富還是包袱,全然在於經歷者個人此後對它如何來審視和消化。一個饑腸轆轆的乞丐看到食物,便立刻會眼珠發藍。久而久之,當這種感覺積澱為潛意識,尤其是當缺乏足够的自律意識時,這種潛意識便外化為極度的貪婪。屆時,無論胃裡是否裝滿了山珍海味,也無法阻擋那種於不自覺中產生的饑餓感和對食物的占有欲,於是便恨不得把所能得到的所有食物全部據為己有,而全然不顧“吃相”如何難看,更不顧自己是否能够享用得了。陳水扁這個當初把冰箱當成衣橱的苦孩子,是不是當年物質匱乏的切身感受,導致他把金錢看得重於一切,更重要的是他極缺乏自律意識,因而當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得到從前連做夢都得不到的財富時,便立即處於極度亢奮的狀態中并進而飛蛾撲火般投入攫取財富的行動中去?大家似乎不難得出肯定的結論。
啓示之二,為人當常懷戒懼之心。有人說過,戒懼之心,是站在善的邊緣,面對惡之深淵的精神臨界狀態。這種狀態之所以產生,首先是來自“內心的道德律令”。自身所擁有的道德力量和以此為基礎所形成的道德高度,為自己待人處事設定了一個潛在界限。當個人行為即將突破這一界限時,潛藏於意識深處的“預警機制”便立即自行啓動。古人所說的那種“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應該是這種心態的真實表述。無數事實證明,以道德修養和強化規則意識為前提形成的戒懼之心和由此產生的自律意識至關重要。陳水扁其人因道德低下,因此便毫無戒懼之心可言。因而當他在島內掌握了自認為至高無上的權力後,便認為“萬物皆備於我”,便肆無忌憚地聚斂財富,中飽私囊。
啓示之三,應理解任何權力都必須受到制約這個道理,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對權力的極度迷戀和崇拜是陳水扁由“民主鬥士”墮落為島內第一貪的一個重要原因。坦率地說,陳水扁盡管身著西裝革履且不時口若懸河般傾吐現代語言,盡管有台大法律系高材生的學歷背景和“總統”的尊貴身份,但骨子裡卻篤信“朕即天下”的信條,其人卻是一個完全被封建帝王思想所俘虜的精神侏儒。正因如此,他一旦登上“總統”寶座,便“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不僅大搞順昌逆亡那一套,還縱容親屬大肆攫取不義之財,終於搞成了“台灣第一次,全世界都在看”(陳水扁語)的驚天大醜聞。須知在現代公民社會,任何權力都必須受到制約,任何無視這一規則且試圖用行動突破這一規則的行為,都只能以失敗甚至是身敗名裂而告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