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的和平統一之路與未來的海上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22 16:49:56  


  作者:範瑞麟 北京 北大學子

  “自古不謀全局者,則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則不足以謀一時”。這是中國兵聖孫子穿越千古的真理名言,歷史也不斷證明只有高瞻遠矚、綜合國力強盛的國家和民族,才能傲然屹立於世界、才能真正地保障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利益。當今中華大地海峽兩岸的炎黃子孫,歷史般地凸顯出了一個充滿著深厚民族情感的公識:和平發展、共促統一。這是中華智慧的體現,更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選擇。

  一、和平統一,是中華智慧的體現,更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選擇。

  從歷史上看,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到1911年辛亥革命,2132年中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共有1874年(占到了88﹪),分裂時期的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共計才有258年(不到12﹪)。而且從歷史發展趨勢來看,政權更迭後統一時間越來越長,統一規模越來越大,統一程度越來越高。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堅持統一、反對分裂的歷史,就是實現民族大團結、大融合、大發展的歷史。

  同時,多元一統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特色,它為我們民族和國家的發展進步提供了巨大的力量源泉。一統保護發展了多元,多元維護鞏固了一統。現在的香港、澳門等也是一種多元一統的體現。“一個國家強大了,對自己有了足夠的信心,也就有了包容的胸懷”。

  中國的和平統一之路,可謂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香港和澳門的勝利回歸是我國和平統一的前半程,而後半程就將是重頭戲的台灣地區。台灣作為一個中國的特殊地區,相對大陸有著其獨特的經濟互補優勢、重要的軍事地緣作用。台灣問題直接關係祖國的完全統一,關係中國政治影響力的延伸,關係中國走向海洋國家的關鍵利益。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東南地緣政治戰略區和海洋戰略區的一個結合點,以美、日為主的外國勢力和台灣少數的“台獨”勢力是干涉和阻擾統一的主要負面因素。

  中國的和平統一之路具有四個突破點: 

  (一)民族復興歷史使命是召喚和平統一之魂。

  中國現在正處於一個關鍵的戰略發展轉型期,今後即將在一個新的歷史平台踏到一個高質量、高速度新的發展階段。包括經濟在內社會的多個領域將步入一個嶄新的發展境界,中華民族的復興也進入到一個關鍵的歷史階段。我國經濟不斷突破,綜合國力日漸強大,終將成為一個區域性強國。我們將不斷創造出國家和民族發展中永恒的歷史功績,如“日月麗乎天”、彪炳史册。大陸和台灣攜手和平發展、共同促進統一偉業的早日實現,共同肩負起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當成為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生命主線和核心主題。

  兩岸和平發展、攜手合作共同促進祖國的強盛和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歷史使命的客觀正確的選擇。兩岸共同推動祖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的使命必須十分明確。2008年12月15日兩岸大三通的實現,更是開啟了一個兩岸關係歷史性的新紀元。無論是血濃於水的深切親情,還是攜手發展的偉大共識,還是民族復興的深切感召。兩岸關係已經切實地跨進了光明大道!歷史一再證明,只有順應歷史發展方向才能造福百姓,贏得人民的尊重和贊譽;相反那些逆歷史潮流而動,玩弄權術的政客只能禍害人民,結果必將如冰霜般渙散,留下歷史的罵名和唾棄!因為兩岸真正需要的是團團圓圓,同心並肩! 

  (二)共建兩岸生命共同體是奠定和平統一的基石。

  注重“統一之實”,共建兩岸生命共同體,切實為兩岸人民謀福祉,是奠定和平統一的厚重基石。以兩岸人民的幸福和發展為戰略基點,制定務實靈活政策,保持政策穩定性。穩定民心,贏得民心,正所謂“民惟邦本”。

  台灣的科技、人才、資本與大陸的廣闊市場和豐富資源具有廣泛的互補性。一方面台灣的經濟在大陸廣大市場的支持下,可得以保持較快增長,另一方面兩岸人民一起合力完成祖國的戰略發展轉型,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增強自主研發創新能力、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共同推動祖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兩岸人民攜手並肩在中華民族復興史上書寫下輝煌壯麗的篇章,我們以後回味這段歷史將是何等的欣慰和自豪! 

  大陸和台灣早日實現和平統一的偉業,是13多億祖國人民和眾多海外僑胞長期的共同夙願。台灣如果回歸大陸,祖國實現完全的統一,中華民族的復興必將再次大大加速!當然這需要兩岸領導和人民的高瞻遠矚、大智大勇。胡錦濤主席和馬英九先生已經給了我們許多驚喜,但願以後會有更多的驚喜和更大的奇跡! 

  (三) 兩岸傑出政治家的創造性推動是實現和平統一的關鍵因素。

  改變歷史的偉大事件,往往是由非凡的政治家所創造和推動的,所謂“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現在最重要的是兩岸政治家能實現持久良性的互動,不斷推進海峽兩岸各方面向縱深發展,最終實現兩岸關係質的突破。

  大陸方面,在50年代中期,鑒於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台灣問題屬於中國內政,大陸提出了“和平”主張;70年代末,大陸正式提出了“和平統一”的口號,標誌為1979年1月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和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提出和平統一中國的九條方針;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並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大陸並依照這個方針制定國家統一與處理兩岸相關事務的政策;國家主席江澤民於1995年1月30日提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進一步表達了大陸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願望;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了“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已、共創雙贏”十六字方針,並在2009年1月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提出五項主張,明確提出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政治談判、建立兩岸軍事互信等。

  而台灣方面,前期的蔣經國曾經有過接觸的意想,但改變兩岸關係大勢的關鍵時間點是2008年,即馬英九執政後。2008年兩岸大三通的歷史性實現更推動了和平發展和統一的空間。

  可喜的是,現在以胡錦濤主席和馬英九先生為代表的兩岸雙方的良性互動正在不斷深入,2009年胡主席一日三賀電,和台灣的馬上回覆,正在暗示一種默契和信任的存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