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兆清 江蘇省南通市 南通大學廣電新聞班學生
4月23日是又一個“世界讀書日”。近年來,每到這一天,中國各地都會組織較大規模的讀書活動,諸多媒體亦高度關注。然而一派熱鬧景象背後,“閱讀過於功利化”等讓專家憂心的現象卻依然存在。(4月23日中新網)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又一個世界讀書日到來,我們該思考些什麼呢?各地組織較大規模的讀書活動,對於讀書活動將是一種有效的促進。每個人都有閱讀的需要,都有陶冶性情、改造靈魂的需要,這樣一個節日,屬於我們每個人。
讀書,為什麼讀書,讀什麼書?讀書有利於陶冶性情,有利於增長見聞,這是毫無疑義的。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個世界充滿了太多的好奇。讀書,有利於激發人們的求知欲,有利於人們更好地認知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從中國看到外國,從地球看到火星,從古代看到現代甚至將來。我們身處地球,卻又更廣闊的天宇,等待我們探索。
最近幾年,央視《百家講壇》聚焦文史知識,掀起了一股股的讀書熱。易中天、於丹、閻崇年、錢文忠、袁騰飛,他們通過《百家講壇》這一電視傳媒,擴大了影響。根據他們《百家講壇》講稿整理的書籍,也在全國熱銷。文史知識,掀起了國學熱,讓人們對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悠久歷史與文化,有了更加深切的感知。
閱讀過於功利化,人們讀的大都是與自己職業有關的書籍,能盡快產生經濟效益的,這個不難理解。正如培根所說,“知識就是力量”,競爭激烈的社會,人們需要及時地更新知識,否則就會被市場大潮無情地淘汰。這是謀生的需要。還有一種讀書,則不是謀生的需要。填飽了肚子,富了“口袋”之後,就需要富“腦袋”。從哲學的書籍中,可以了解到著名哲學家對世界的認知。他們的些許觀點或許在今天顯得可笑,卻是人類文明進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還有不讓專家滿意的一種現象,叫做“淺閱讀”。人們的閱讀無法深入,這與浮躁的社會風氣有關,也與快節奏的生活有關。如此一來,就不管接受與否,囫圇吞棗地咽下去,也就行了,消化是否良好倒無所謂。因而,讀書需要安靜。當年諸葛亮高臥隆中時,躬耕於田園,再安心地讀書,靜觀天下局勢的改變,擇主從事、擇機複出,最終賣草鞋的劉備開創了蜀漢的基業。
隨著高新科技的發展,現在的書籍不只是紙質書籍,還有電子書籍。電子書籍更加便捷,可以存放在MP3中,也可以放在電腦中,還節省空間,非常符合“低碳”的概念。有人喜歡電子書籍,有人喜歡紙質書籍,這全憑個人的喜好。
世界讀書日,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提醒我們讀書的重要性,也讓我們仔細思考該怎麼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