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超 吉林吉林 記者
隨著台灣“五都”選舉的落幕,兩黨如何布局2012年地區領導人選舉成為各界關注的目標。在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野心勃勃想在2012年翻盤的時候,許多有識之士紛紛指出,民進黨必須改變現有的“台獨”論述,提出“不獨”的主張。蔡英文更是在“五都”選舉之前放話說,一旦“執政”將“接受前朝政策”。這也讓一些人對民進黨的轉型有了些許期待,希望民進黨能夠在“不獨”的基礎上與大陸打開溝通渠道,讓民進黨與國民黨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但是,筆者認為,這種觀點過於理想,“不獨”的民進黨仍然不無法滿足大陸的期待,仍然無法與國民黨在兩岸問題上站在同樣的位置上。
首先,大陸對於台灣的期許不僅僅是“不獨”,而是“終統”。大陸促祖國統一的決心在《反分裂國家法》當中就可以明確的看出來,這部法律是為了在不能“和平統一”的時候以軍事來實現統一而制定的。也就是說,在大陸的眼裡,兩岸只有“和平統一”和“非和平統一”兩種方式,無論是民進黨的“台獨”或者是“不獨”都不是大陸的期許。所以,及時民進黨提出“不獨”主張,仍然無法讓大陸滿意。
可能有的人會說,國民黨、馬英九提出“不統、不獨、不武”大陸沒有明確提出反對,是不是意味著民進黨如果也提出“不獨”,就能讓民進黨和國民黨一樣被大陸所接受。筆者認為國民黨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和如果民進黨蔡英文提出的“不獨”仍然是有區別的。國民黨機關報《中央日報》對“不統、不獨、不武”做過解釋:“不統”只不過是現階段暫時狀態,“不獨”是永久狀態,“不武”是強調兩岸和平。如果按照這個解釋來看的話,國民黨仍然沒有拋棄“終統”的目標,而這就是國共兩黨的契合點。及時民進黨提出“不獨”,也只不過是在現階段的一個無奈選擇,沒有“終統”作為基礎,是無法和共產黨有契合點的。
其次,民進黨在“統獨”問題上有“前科”,即使提出“不獨”也不能就此贏得大陸方面的信任。民進黨仍然沒有走出自己的怪圈,想拿到台灣地區的執政權的時候,就提出“中間路線”,提出“不獨”主張。我們仍然記得陳水扁的“新中間路線”,仍然記得“四不一沒有”。我們也仍然記得陳水扁上台後的一系列“台獨”言論與舉動。即使蔡英文再次提出“中間路線”和“不獨”主張,有何理由相信她在兩岸關係上不是又一個陳水扁呢?有何理由相信民進黨為了鞏固執政權而不鞏固基本盤,再次食言造成兩岸關係倒退呢?
再次,國民黨並不會坐以待斃,等待民進黨在兩岸論述上與自己趨同,搶奪自己的“兩岸紅利”。蔣孝嚴在質詢“陸委會”負責人賴幸媛時,罕見地質疑她演講中的非統言論,並搬出“中華民國憲法”這部“統一憲法”,聲稱賴幸媛“違憲”。這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裡是從未發生過的事情。這是否說明國民黨已經出現了對“終統”模糊政策的不滿?如果民進黨果真打出“不獨”牌試圖與國民黨在兩岸論述上趨同,國民黨還可以打出“終統”牌,來加以區分。畢竟大陸看中的是“終統”,而非“不獨”,也只有“終統”才會讓兩岸關係真正得到和平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