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茂盛 新疆 公務員
29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通報了甘肅省正寧縣導致21死43傷的“11.16”校車事故,要求各地各相關部門增加校車購置經費的投入力度,全面開展中小學和幼兒園校車、安全隱患大排查。(新京報2011年11月30日)
今年以來,校車事故悲劇在重複上演,頻發的校車事故成輿論沉重的話題,已成輿情焦點,並引起了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保障安全的《校車安全條例》也即將出台。面對校車事故血的警示,摧殘祖國花朵的慘痛教訓,讓人焦慮,讓人憂思。究其深層次原因:一方面是對校車硬件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另一方面是對校車安全監管制度軟件建設滯後。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來購置奇缺的校車,那麼擅自改造校車超載的行為會依然如固,校車安全隱患將仍然存在。如果有了足夠數量的校車,而沒有細致、完善的配套安全管理監督機制,那麼由於疏於管理造成的校車事故依舊會發生。只有具備了一定數量的優質校車以及安全監管的機制,才能打造出軟硬件俱佳的校車安全“雙行道”,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校車事故的發生。
首先,打造校車安全的硬件,需要資金投入的“雙行線”。近些年,發生的校車事故普遍集中在中西部地區,而且都在貧困鄉村,也就警醒我們,這些地區由於地域資源環境所限,經濟發展落後於東部發達地區或者本地區的大、中城市,當地財政收入也就捉襟見肘,連維持當地部門運行都要依靠中央財政支撐,這樣的財力狀況,怎麼可能要求其對校車做到保質保量的投入?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現濫竽充數的校車,超載、改裝的應急校車盛行。況且,財力不足的現狀,也折射出當地鄉村公路路況也很糟糕。其實,這種由於財力匱乏造成校車缺乏的情況,通過媒體披露的某些發達城市擁有數量可觀和豪華進口校車相比較就可以證明。因此,要解決貧困地區的校車硬件建設,就必須著眼長遠,由國家統一規劃,像建設經濟保障房那樣,由中央財政按一定比列投入校車購置,按各地財力強弱區別對待,向財力薄弱的地區傾斜,地方財政也力所能及的加強資金投入。兩線運行的財力投入,才能循序漸進的打造出校車以及道路的硬件安全環境。何況,媒體報道的100萬輛超編公車,巨額“三公”經費支出等信息,也就證明國家可通過壓縮奢侈浪費的開支,將校車建設擴展成像公車購置方式,納入預算管理渠道並逐步加於解決。
其次,構建校車安全軟環境,需要切實可行的“兩線監管”。有了優質載體也只是表面上的安全校車,還必須制定保障校車長期運行的內外部安全監管體系。近日報道的,甘肅一輛核載19人公交車載66名學生,中關村1小時查獲3輛超載校車等消息,也就表明學校內部,對校車安全監管幾乎是空白,由於缺少資金投入校車缺乏,校方甚至隱瞞默許校車超載運行。而外部交通監管部門由於人力不足或者知其情讓其行的原因,形成對校車外部監管的缺位。所以,要構建出切實可行的校車安全監管體系:一方面必須由校方從校車安全監管的評價、考核著手,明確監管部門,落實安全考評指標,做到責任到人,監管到位;另一方面就需要交通安全監管部門對校車行駛依法進行嚴格履責,而且,可以參照英、美等國對校車,車況、設施和駕駛員的嚴格規範,並給予校車行駛的多項優先權,這樣內外並舉的“兩線監管”,才能構建出即規範又溫馨的校車安全管理軟環境。國務院安委辦通報甘肅正寧校車事故中,已要求加強監管,全面開展校車安全隱患大排查,並將賦予校車與公交車同等的路權。然而,事實也證明,靠幾次突擊檢查只能解一時之急,解決校車安全隱患,還是需要可行的“兩線監管”長效機制,也就期待著呼之欲出的《校車安全條例》。
然而,由於國情和地域發展不平衡所限,在短時間內徹底解決校車安全是不現實的,現實也告訴我們校車存在的安全隱患,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將持續存在。因此,國家要從長遠發展規劃,就需中央與地方並舉的“雙行線”財力投入來打造校車安全的硬件,也需要學校與警方內外結合“兩線監管”來構建校車安全的軟環境,並循序漸進的將措施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讓校車行駛在軟硬環境鋪就的安全“雙行道”上,才能最大限度的解決好校車安全問題。 |